基金 > 正文

地产指数反弹超15%  持仓基金净值回升

金融投资报 2024-05-16 07:50:59
| |
受各地住房政策持续优化影响,近期二级市场上地产板块异动频频。5月15日,A股地产上市公司齐上涨,光大嘉宝、天地源、云南城投涨停,龙头股保利发展、万科A均涨3%以上。

■本报记者 刘庆华

受各地住房政策持续优化影响,近期二级市场上地产板块异动频频。5月15日,A股地产上市公司齐上涨,光大嘉宝、天地源、云南城投涨停,龙头股保利发展、万科A均涨3%以上。

自4月25日地产板块触底反弹以来,截至5月15日收盘,申万地产指数累计上涨15.5%。地产主题基金和重仓持有地产的非主题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净值涨幅,多只基金的区间净值涨幅在10%以上,如工银产业升级A、工银灵动价值A、招商沪深300地产A、华宝中证800地产ETF等。券商和基金等机构认为,地产行业的实质性复苏需要时间,但地产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地产板块扭转颓势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此前低迷数年的地产板块在近期颇有扬眉吐气的意味。数据显示,自4月25日以来至5月15日收盘,申万地产指数累计上涨15.48%,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2.97%。而申万地产板块中,21只个股区间涨幅超20%,其中我爱我家涨54%左右。

在此之前的数年里,地板板块较为低迷。而近期板块反弹或与今年“五一”前后,热点城市住房政策持续优化有关。

5月9日起,杭州全面取消在杭州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条件和套数限制,在杭州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同日,西安全面取消西安市住房限购措施;从4月29日起,成都全市范围内住房交易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全市商品住房项目不再实施公证摇号选房,由企业自主销售。目前,全国仅剩少数城市对住房实施限购政策。业内预计接下来这些城市将继续优化楼市政策。

除了国家层面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一系列措施之外,地方层面都在因城施策,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包括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住房“以旧换新”等。

多只重仓基金涨超10%

从基金市场看,自地产板块反弹以来,地产主题基金和重仓持有地产的非主题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净值涨幅,多只基金的区间净值涨幅在10%以上。

据Wind统计,自4月25日至5月14日收盘,投向国内市场且以“地产”命名的主题基金全部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有9只基金收益率在10%以上,包括招商沪深300地产A、华宝中证800地产ETF、银华中证内地地产主题ETF、鹏华中证800地产A、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华夏中证全指房地产ETF联接A等,收益率在12.25%至16.78%之间。且这些基金均为指数型基金,其涨幅在权益类基金中领先。

非地产主题基金中,也有部分基金持有较高比例的地产股,并取得了不错的净值涨幅。例如,工银产业升级A和工银灵动价值A,两只基金区间净值涨幅分别为17.12%、16.79%。根据基金一季报,今年一季度末,工银产业升级A第二大重仓行业为地产,持有地产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29%,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地产股。工银灵动价值A第一大重仓行业为地产,持有地产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31.5%,前十大重仓股中有6只地产股。

除此之外,中航混改精选A、工银核心机遇A的区间净值涨幅也分别达到16.02%和15.9%,一季度末,这两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均是地产。尤其是中航混改精选A,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是地产股。

机构看好板块估值修复

展望后市,券商和基金等机构认为,地产行业的实质性复苏需要时间,但地产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浙商证券认为,受政策利好和5—6月房企推货增加双重影响,5—6月新房市场销量有望修复。虽然目前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现象仍然存在,但这是加速筑底的过程。地产行业修复斜率,需要跟踪后续财政拉动投资、利率降低购房成本等进一步政策释放。地产板“低仓位+低估值+政策发力”使得地产板块到年底有望迎来基本面+市场情绪的双重修复。

中信证券表示,房地产政策的趋势已经明朗,在需求侧发力恢复市场主体信心,消化存量房屋,已经成为政策的主旋律。看好房地产产业链,看好拥有核心资产,开发质素良好的上市房企,也看好物业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

汇丰晋信基金指出,地产再次迎来放开限购潮。对于已经放开全面限购的城市,在其他政策的配套下,居民有效需求有望积极释放,后续有望逐步进入企稳态势。但在目前供需关系下,行业实质复苏仍需要时间,幅度也会相对温和。地产的逐步企稳,有利于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的确定性,经济的下行风险明显降低。

对于权益资产,汇丰晋信指出,地产风险的缓解有利于投资者提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后续市场估值有望修复,利好市场继续回暖。上下游方面,地产的企稳有利于产业链需求企稳,预期也有望改善。地产链前期定价过于悲观,部分公司后续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