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 |​ 中信建投被清仓的另一种解读

金融投资报 2019-06-29 12:22:26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中信证券清仓减持中信建投,很多人没有搞清楚原因。从表面上看,中信建投最近几年经纪业务滑坡厉害,投行业务也不景气,研究报告更是黑天鹅频飞,被卖掉似乎顺理成章。但是这些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似乎并不能成为中信证券清仓减持的理由。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从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应该永远找不到最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下。


       此前,一个关于券商的消息被广泛关注,那就是央行提高几家头部券商短期融资券余额上限,中信证券赫然在列。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即由国内各金融机构购买而不向社会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短融券和次级债,都是券商在进行日常经营时的常规融资手段。在市场处于牛市时,融资余额、约定式购回等业务金额都会快速上升,券商发行短融券的意愿较强,比如2015年。但现在的市况远非2015年大牛市可比,央行在这个时候提高头部券商短融券余额上限又有什么意图呢?


       从好的方面去理解,是不是为未来的上涨行情未雨绸缪?2017年12月,央行核准的中信证券余额上限仅仅为159亿元,现在突然达到了469亿元,增加了310亿元。这也是在2015年去杠杆不断“缩融”以后券商重新“加杠杆”的过程。而每次券商加杠杆,又会诱发新一轮行情的展开,只是不一定会一蹴而就。


       两融业务从2010年开始,但直到4年之后才催生了一波超级大行情,这个过程也是投资者不断“扩融”的过程。因此现在去断定马上会有一波大行情可能为时尚早,但酝酿却可能一直在进行中,退一步说结构性行情其实一直都存在,比如虽然指数踌躇不前,但像贵州茅台、上海机场这样的长线股其实已经在屡创新高。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中信证券清仓出售中信建投,有市场人士就分析,如果中信证券是把卖出来的100亿资金腾挪出证券市场,那就不是好事,但如果是留在证券市场,那未必是坏事。


       怎么去理解?就是为未来的上涨行情积蓄流动资金,因为行情来了可以增加自己的自营资金,也可以增加融资余额,而不用去支付利息搞拆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信证券增加了100亿流动性,可能会投资于未来资本市场新的潜力品种,这个品种未必再是证券板块,也可能是引领未来行情的高科技领域。总之,关键是看这个钱留不留在证券市场。


       我们再延伸来看央行提高头部券商短融券余额上限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时候来松绑?联想到银行理财子公司风风火火地成立,头部券商开始扩融等等,似乎正在搭建一个各路资金通往资本市场的渠道,毕竟要致富先“修路”,飞机要起飞必须先在跑道上滑行、加速。从渠道搭建到到资金进来再到行情性质的演变,需要一个过程。


       前面说了,两融2010年开始起航,但直到2014、2015年才有一波大行情,现在这种情况和两融才开始的时候差不多,大家其实都没怎么在意,但趋势一旦形成,“扩融”的助涨威力就会显现出来。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