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同样是大扩容港交所为何能实现多赢?

金融投资报 2018-07-19 08:29:57
| |
 ■ 刘柯
   7月12日,港交所8家公司同时上市敲锣,有人戏称如果再多1家,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这样一种情景,让以融资为主业的A股很难堪。

   按A股很多投资者的传统思维看,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大扩容将给港股二级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肯定会大跌,至少A股就是这样,一天上市8家,还不跌它个底朝天。结果,12日当天恒生指数还上涨了0.6%,让很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人心里不是滋味。有意思的是,港股今年IPO破了纪录,而且确实有新上市的公司破发,但对整个港股市场没有丝毫影响,也没有影响到后续上市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

   股市本来就应该是投融资双赢的市场,是一个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场所,如果这个市场是健康的,它是不怕IPO的。港股市场之所以能在如此密集的IPO之下不受影响,主要原因就是恒生指数处于一个相对上涨的牛市,上涨的市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放眼全球,一个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而不是互怒互杀的恶性循环,港股如此,美股也一样,2017年美国股市屡创新高,其IPO规模也是历史上仅次于2014年的一年,因为2014年有个阿里IPO。

   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中,IPO本身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好公司来了对指数影响不大,而且有影响基本都是正面的,坏公司股价跌下去了也一样,市场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审核体制下放出来的稀有物。于是,一大批需要融资的,需要在资本市场露脸的,需要利用资本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司蜂拥而来,股市成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流动性提供优质投资资源的渠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银行”。银行业务就是只有借与贷,关投资什么事?

   于是,香港还变着法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来上市,还专门在今年发布新版《上市规则》,希望吸引更多优质的有潜力的但与老的上市规则不符的新兴产业公司。新版《上市规则》的主要变化是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小米就是这个新版《上市规则》颁布后首支同股不同权的新股。

   更有意思的是,在海外股市投融资双赢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却在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IPO本应是市场自发的产物,却成为调节指数的工具,市场红火的时候多发,市场萎靡的时候少发甚至暂停,好像IPO成为影响A股最大的因素,这就是指导思想本末倒置的结果。A股现在干着“二银行”的业务,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只重融资不重投资,只顾一级市场不顾二级市场,不要赚钱效应,一涨就核查,跌到底都没人过问。市场没有赚钱效应,活水自然成了死水,一切结果都变得事与愿违,投融资成为A股一对不可调和的“死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何必?何苦?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