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宽松货币政策下怎么选择投资标的

金融投资报 2016-03-03 00:31:08
| |
刘柯

  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实质性的货币宽松了,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首先是1月的新增贷款达到惊人的2.51万亿,这一个月就达到了2015年全年的1/4;紧接着央行又不断通过逆回购等多种手段释放流动性,有时候一天可以达到3000亿的规模;3月1日是直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6500-7000亿流动性。要知道,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央行杀手锏级货币手段,从目前可选的货币工具中,只有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目前仍是16.5%,这个数值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引发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是非常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市场上钱多了,供求关系就会发生改变,资产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我们观察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但凡其处于一个宽松货币扩张期,以股市为主的资产价格都会大幅上涨,而意外的是,往往宽松货币期又是宏观经济不好的时期,正是因为经济不好才需要宽松货币的刺激。因此,如果判断美国股市从2008年的6000点涨到去年最高18000点以上是因为美国经济复苏,倒不如说是几轮量化宽松的结果,只不过,美国、欧洲甚至日本的股市屡创新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资本市场,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分配到最需要资金发展的新兴产业,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高科技的不断崛起,就是这种良性循环的典型。

  那么,中国进入实质性货币宽松,资本市场会不会受益呢?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对发展股权股本市场投鼠忌器,实质性货币宽松引发的流动性泛滥并没有能进入资本市场,也就是说没有复制美国的成功模式,大量的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市场,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资本市场在一个全球最大规模货币发行国里一直萎靡不振,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房地产市场如鱼得水,一线中心城市的房价完全就是富可敌国,整个民间借贷如火如荼,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这就产生了一种怪相,我们宏观整体是不缺钱的,无论是141万亿的M2,还是不断释放的流动性,哪一个数据看上去是缺钱?但微观实体经济却很缺钱,或者说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需要转型的传统产业都缺钱,融资成本奇高。

  正确认识宽松货币下的市场环境,正确疏导宽松货币下的流动性去向,应该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严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宽松货币释放的流动性,不可能全部进入实体经济,按目前的融资渠道,银行没有这个动力,而逐利的流动性就会去炒作各种各样的资产价格。如果说炒高房价可以解救房地产,可以解救整个产业链,可以缓解就业难,那也只能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而且弊端相当大。欧美日发达国家都搞过宽松货币,欧洲和日本甚至走得更远,但它们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像中国这么疯狂,它们的宽松货币大多是流入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重新发现与重新分配功能,从而反哺能可持续发展的实体经济。

  没有哪个市场经济国家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会一直跌跌不休的,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供求关系肯定会影响资产价格。中国现在的M2是141万亿,银行存款100万亿以上,游离在银行体系以外的市场资金也有数十万亿,但沪深股市的总市值不足40万亿,市场活跃的存量资金不过几万亿,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有巨大爆发潜力的,它肯定也会成为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下最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