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回购

金融投资报 2018-10-31 09:39:03
| |

    ■ 刘柯

    周一晚间,中国平安公告拟回购不超过10%的股份,成为回购新规实施以来的最大手笔。有人计算,如果按现有股本计算顶格回购,中国平安将拿出1100亿资金入市。如此大手笔,自然引发市场对于回购新规的思考。

  可以说,此次回购新规创造了多个历史,审批过程之快速让人惊叹。不过,对于回购新规市场还有很多疑问。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回购大部分是要注销股份的,这样才能实现股本缩减盈利提升分红率上升,才能真正起到支撑股价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回购是很常见的,但主要还是用来注销股份,少部分用于股权激励。从此次回购新规看,似乎没有强制性注销这个说法,最大的看点是可用于“上市公司为避免公司遭受重大损害,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就是回购形成库存股,直白点解释就是从现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控人增持变成上市公司自己增持,就是上市公司自己可以买卖股票了,持有期不超过三年。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平安很积极地发布回购公告,要知道中国平安这样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可是传统,以前受制于政策,左右为难,现在政策放开了,肯定第一时间响应。而且还是自己买自己的股票,一切了如指掌,怎么可能不积极?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允许上市公司回购变成可以交易的库存股,那如何界定内幕交易?如何界定资金性质?对于A股整体来说,上市公司回购如果大规模成行,的确会给市场增加援军,毕竟上市公司买自己的股票至少可以在基本面上做到心知肚明,甚至如有神助,这很难撇清是否构成内幕交易。所以欧美股市上市公司回购留做库存的很少,要清者自清很难。此外,上市公司回购的资金如何界定,是用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还是可以用借贷资金。如果仅仅是自有资金,那还是比较有限,有闲钱的公司不是很多,很多股价跌得厉害的都是股权质押比例大的,股权质押的原因就是缺钱。如果可以用借贷资金,那这个口子就开大了。

  我们要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回购,这是成熟资本市场维护稳定的利器,美国上市公司回购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接近1%,A股只有很小一部分,2018年以来不足总市值的0.08%。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上市公司回购基本都是注销股份,增厚业绩,提升分红水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短线交易。而且从实际效果看,如果在一个整体趋势下降的市场进行回购,就算变成库存股,真能赚钱仍是未知数。这个可以从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的增持看出些许端倪,豪掷上亿增持的不在少数,甚至拉着员工一起增持的也比比皆是,但根本无法遏制股价下跌,基本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回购也要看市场趋势,回购应该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这和市场投资情绪几乎是一致的,上市公司回购是基于基本面的判断,应该是一种理性投资行为,但在整个市场非理性的情绪之下,胜算也很难说。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