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财富生活 > 正文

诺亚控股及旗下歌斐资产双双加入UN PRI
打造全球华人综合金融服务ESG平台

金融投资报 2020-05-11 14:45:22
| |

金融投资报记者 苏启桃

5月11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从诺亚控股(纽交所证券代码:NOAH)获悉,公司已于日前正式成为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 (UN Supported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PRI”)签署机构,成为率先参与该计划的中国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旗下歌斐资产以资产管理者身份同步加入PRI践行责任投资。两者双双加入,旨在进一步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两端推动责任投资,将定位为全球华人综合金融服务的诺亚控股打造成“践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带来长效动能”的ESG平台。

据介绍,今年是诺亚控股独立运营15周年、登陆纽交所10年,旗下歌斐资产也恰逢10周年,成为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签署成员,标志着诺亚控股及歌斐资产在可持续发展与责任投资领域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坚实步伐;同时歌斐资产作为中国市场化母基金的领导品牌,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加入PRI也促使其更重视把负责任投资理念用于投资管理与决策,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PRI由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于2005年发起,并在200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它是一个由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者和服务提供商组成的国际网络,致力于建立一个关注负责任投资的全球金融体系。PRI将负责任投资定义为“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所有权的策略和实践”,并致力于理解基于ESG因素三个主要问题的投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更多责任投资实践,其具体行动是与全球签署方网络共同合作,贯彻执行负责任投资六项原则。该六项原则,由投资者制定,并获得联合国支持。PRI通过鼓励各方采纳并合作贯彻负责任投资原则,完善公司治理、诚信和问责机制,并通过扫除市场运作、结构和监管方面面临的障碍,建立起可持续的全球金融体系。目前,签署机构达3038家,遍布全球,代表着逾89万亿美元的资产。

“我们很高兴欢迎诺亚控股与歌斐资产双双成为PRI在中国的签署机构,从财富管理可持续发展服务到资产管理责任投资,两个方面共同践行六项原则,”PRI亚太区总监Matthew McAdam表示:“成为PRI签署方,显示出诺亚控股及歌斐资产其对所有经营业务,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综合金融服务等方方面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践行负责任投资的郑重承诺。诺亚控股是一家在全球华人高净值客户圈有重要影响力的机构,歌斐资产在中国市场化资产管理母基金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分别以服务提供商和资产管理者身份同时签字,我们相信诺亚及歌斐的管理层能够带动更多与之有合作的中国机构共同推动ESG因素纳入到投资流程和决策中来。”

对于诺亚控股与歌斐资产双双加入PRI,诺亚控股集团创始投资人、诺亚正行总经理章嘉玉说:“通过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诺亚控股立志成为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践行ESG理念的基准。诺亚控股集团与歌斐资产,不断探索能够涵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范畴,并能够协同合作伙伴、交易对手的负责任投资模式,致力于在落地可持续发展实践,成为能够在国内引领同业,在国际符合ESG标准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公司。”

事实上,早在2014年起,诺亚每年年中自发向全球投资人发布上一年《诺亚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至今已坚持6年;上个月,诺亚控股在发布2019年财报时候,集团也正是正式对外宣布:“关注ESG的责任投资已成全球趋势,中国从监管推进到机构共识也在快速发展中,2019年诺亚已把ESG纳入公司治理制度,并建立诺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上而下落实可持续发展”。

诺亚作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代表,其公司ESG发展受到国际瞩目是在2018年,MSCI将诺亚个股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MSCI海外中国标准指数。一直以来MSCI青睐行业龙头、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强的个股,其指数在纳入选股视野时ESG是关注重点,这也促使诺亚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诺亚及歌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受到中国国内监管及行业协会重视。2019年中国基金业协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中国基金业ESG发展实践,在《2019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践行实践社会责任报告中》,诺亚控股创始人、歌斐资产董事长&CEO殷哲应邀担任母基金专业委员会委员。此前,殷哲董事长就因歌斐在母基金领域对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当选2017年中基协母基金专业委员会联席主席。

诺亚集团正式对外发布ESG负责任投资行为是,2019年中歌斐资产红树林基金推出《ESG责任投资报告》,也这是中国资产管理公司首次向国际投资人发布相关内容。

【此文章为金融投资报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491】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