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财富生活 > 正文

新春记者走基层:“鱼痴”文建明的脱贫攻坚路  

金融投资报 2020-02-12 15:13:43
| |

金融投资报记者杨成万

“原来的两间瓦房,一间已垮了,另外一间也不敢住人啦!政府出了5万块,我自己出了1万多,修了这个房子,还安了自来水。”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群星村村民文建明站在大门前新修的马路上指着新房说,“等有了钱,先把大门前面的堡坎砌起来,再去找钱装修,安个电热水器洗个热水澡。”文建明盘算着今年的“发展计划”:养鱼收入不低于去年的7000块,另外在当地做点临时工,全年收入争取达到1万多块。

首战告捷

10多年来,文建明都是靠养鱼为生。鱼塘就在就在他的新房前面,尽管时值冬天,但鱼塘里的水位足足有1米左右,不时有鱼儿从水中跳起。

怎么想起养鱼的?文建明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记得是1998年上半年的时候,我的老婆刘会到四川广安的一家茶厂打工时,看到茶厂附近养了不少鱼,经常有人来买鱼,出价很高,她听人说,如果运到重庆城头去卖,卖得更贵。”

刘会的脑子活动开了:与其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庭,还不如回家学养鱼,搞好了比在外打工强,又能照顾家庭。自家的责任田不缺水源,养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说,有钱人越来越多,吃鱼的人肯定也会越来越多,价格就会往上走,这是一个不错的挣钱门道!

拿定主意后,刘会便在电话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文建明。“当时,我已经45岁了,打工特别是在建筑工地已经没有年龄优势,所以我就在电话上同意了。”文建明说,第二天,刘会就从广安回来了,说干就干,夫妻两人从此开始了养鱼生涯。

养鱼需要鱼塘,但文建明一家人的责任田只有3亩,只好以每年700元的租金,租用了邻居的近1亩责任田。准备用于养鱼的水田以前是种植水稻的,蓄水不能太深,而养鱼的水位浅了却不行,需要挖土加深水位,但没有钱雇人。怎么办?夫妻两人只好自己动手,硬是把水田向下挖了40厘米,将200多立方米的泥土运出水田,而夫妻两人各自掉了10斤“肉”。

建好鱼塘后,花了300多元,买了30万尾鱼苗放入鱼塘,又东拼西凑了2000元买了鱼饲料。文建明回忆起当时把30万尾鱼苗放入鱼塘中的那一刻感受时说,他们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因为一家人的全部“家当”就在这里,把未来的希望也寄托在这里!

种了大半辈子田的文建明现在改行养鱼,得从头学起:给鱼儿一天喂几次饲料,什么时候喂,喂多少,如何预防鱼生病,鱼万一生了病怎么办?他到涪陵城内的新华书店买来养鱼的专业图书,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尽管如此,30万尾鱼苗最后只存活了6万尾,存活率只有20%。

2000年春节前夕,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文建明第一次打捞了已经长到2-3斤多一条的鱼,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但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啊!由于鱼的品质好,很快就销售一空,收入了4000多元。另外,出售鱼苗收入2000多元,算得上首战告捷。

屡败屡战

不过,文建明在后来的养鱼生涯中并不顺利。几年前春末夏初的一个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他睡得太沉,恰好这天的深夜突降暴雨,鱼塘水位暴涨。被雷声和雨声惊醒的他,顾不得披上雨衣便冲向鱼塘,可还是迟了一步,鱼儿被大水几乎全部冲走了。“这一年颗粒无收不说,还倒贴了几千块钱的鱼苗、饲料钱,总共损失了1万多块钱。”

更令他感到心灰意冷的是,“几年前的大年三十的前几天,邻居们都提前跟我说好了,大年三十直接从鱼塘里捞鱼过秤,要吃个新鲜。”文建明没有料到的是,他和买鱼的邻居们走到鱼塘边时傻眼了:水面上漂浮着不少的死鱼,这一下又损失了1万多元。“不怕你笑话,看着这么多不明不白死去的鱼,我大哭了一场。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用5元钱过了一个年。”

这一次飞来的不明“横祸”对文建明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减少了商品鱼的养殖数量,主要出售鱼苗。”文建明说,因为从鱼苗长成3斤多的商品鱼至少需要2年时间,在这个期间如果出现任何麻烦事,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前些年当地不少人都在养鱼,鱼多了就卖不起价了。”文建明同时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来应该是在鱼小的时候可以多喂一点饲料,在鱼长大一点后就应该少喂饲料,多喂青草,但有些养殖户为了早点卖钱,就一直喂饲料催涨,这样喂出来的鱼,吃起来就谈不上细嫩、鲜美了。

鱼不值钱后,有些鱼塘就空置起来了,有的甚至将鱼塘改作他用了,但这么多年来,养鱼走了不是弯路,赚得也不多的文建明却说,他还会继续养下去,“我和老婆的年龄都比较大了,只能靠这几亩鱼塘过日子。再说鱼产量降下来后,价格可能至少会稳起,我去年养鱼卖了7000多元,今年应该超过这个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如今的文建明已是一个养鱼专业户,说起养鱼来头头是道:鱼最适合在25--28摄氏度的水温中生长;不同的鱼对水位和鱼塘底部的土质也是有讲究的,如花鲢最适合养在豆瓣泥的鱼塘里······

“我将继续坚持走原生态养殖之路,以保证鱼的品质,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讲究,只要鱼的品质好,有人愿意出高价来买。赚了钱先把新房前的堡坎砌起来,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记者手记:要一种人生态度叫“执著+自强”

从不偷懒,且养了10多年鱼的文建明,按理说不应该成为扶贫对象。只因为他的儿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和眼膜炎,8岁时才学会走路,上学还需要大人陪同,耽误了文建明夫妻俩不少活路,而且每年药费就需上万元。在记者看来,这就是令人哀其不幸的“因病致贫”。

不过,令记者感到欣慰的是,在脱贫攻坚中,当地政府对其“精准扶贫”,使文建明一家有了栖身之所。当然,更令记者动容的是他的“执著+自强”的人生态度。这么多年来,养鱼走了不少弯路,赚得也不多的他,却表示要继续把鱼养下去。在此,祝福他在养鱼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早日实现真正的脱贫!

【此文章为金融投资报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491】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