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评天下 > 正文

财经时评 | 人与机器协同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金融投资报 2024-01-31 16:36:07
| |

金融投资报记者 薛蕾

前段时间,笔者进行了一项颇具挑战性的试验,近日终于画上了句号。该实验历时近一个月,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人工智能(AI)是否能胜任文字创作者的角色。

实验初期,我仅让AI负责撰写文章标题;随后,逐步让它承担更多的任务,如撰写大纲、完成文章的一半内容等;到了最后,AI已经可以完成80%以上的文字创作工作了。经过十几轮测试,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创作能力似乎受到了AI的深刻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调整AI的参与程度并观察其表现。从最初的标题,逐步涉及提纲拟定和正文撰写,AI的表现令人瞩目。不过越到后期,我开始变得依赖AI的帮助,这种依赖会让我习惯性地每一次写作都打开AI对话框,试图找一点灵感,当我发现身为文字工作者的敏感性正在被AI同化时,我停止了这项实验。

现在去回顾这一个月以来,依靠AI撰写的各种不同题材的文字内容,其实每一篇细细地品读,都能明显感受到生硬的框架和辞藻,最大的问题在于,AI提供的思路大多千篇一律,极少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实验结束了,身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既感担忧又觉庆幸。担忧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从业者带来的影响已经切实存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助手在写作、编辑和检校等方面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出色,如果使用者长期依赖AI,其固化的思想也会随之传递给使用者,从而降低思考的能力。

庆幸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确实能够帮助人们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创意和价值的工作当中。就比如给文章起标题,以前可能一个标题要思考一个小时,现在AI直接给出很多选择,我从给出的模板中选择,所花时间不过几分钟,而剩下的时间可以更多用来梳理结构和润色稿件。

人与机器协同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通过这一个月的试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文字是带有思考性的,不具备思考能力的AI,写不出具有思考性的语句,而且过于依赖AI,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

之前总有人说,机器不仅仅是工具,也是人类的合作伙伴和助手,但在笔者看来,AI和人类是介于互补品和互为替代品之间的关系,并非合作伙伴。作为研究者和生产者,AI产业必然要往前发展,但对于使用者,尤其是文字从业者,千万不能用思考能力交换一时欢愉。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