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降准后手握“余粮” 应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金融投资报 2023-03-21 07:21:35
| |

■ 刘柯

周末央行宣布降准,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本周会有表现。但比较悲观的预期是,此次降准很可能是预防外围因素的干扰,而且银行股上周已经通过上涨透支了部分利好。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央行此次降准的内涵:一是补足中小区域银行的流动性,以防美国中小银行破产带来的冲击;二是加大银行放贷力度,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科技企业的放贷力度。中小区域银行资产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不强,虽然存贷差能支撑业绩勉强维持两位数的增长,但经济和行业一有波折,受影响也是最明显的。因此,虽然美国和欧洲一些银行的风险尚未传递到国内,但降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手中又有了“余粮”,可以在经营中更为从容一些。

不过,一味地降准对于经营扩张能力有限的中小银行来说,又未必是好事。因为资金量多了,但优质贷款项目未必会增加,所以相对来说,银行自身的资产收益率可能会下降,这对中小银行来说就有点尴尬了,因为它们本身的经营能力就比大型股份行和国有银行差很多。此外,央行此次降准并非一味“注水”,而是在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要让银行把这些多出来的钱放到实体经济之中去,而不是躺在银行体系里“空转”,这种挤出效应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虽为万业之母,但最近美欧银行不断出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国内这些赚得盆满钵满的银行,是不是需要适当让利,资本市场是不是应该反向挤压让银行为实体经济做贡献。什么叫反向挤压?就是说A股的银行板块虽然盈利能力超群,估值也很低廉,但这些利润很多属于实体经济转移过来的。我们用数据说话:2022年央企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算下来净利润率只有4.8%,这还是盈利能力非常厉害的央企。而银行呢?国有大行净利润率可以达到37%,优质股份行净利润率可以超过40%,大行城商行的净利润率也可以达到30%以上,而这些银行的利差收入占比超过70%,经营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最近美国股市银行股大跌,但科技股却在崛起,形成了“银行跌倒科技吃饱”的跷跷板现象。上周美国和欧洲银行股大跌,但美国最大的四家科技公司的市值增加了逾5000亿美元,其中微软上涨了12%,为2015年4月以来最大的单周涨幅;Alphabet上涨12%,创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单周涨幅;亚马逊因为云计算和ChatGPT概念上涨9.1%,就连产品线略显疲态的苹果都涨了4.4%。这些科技股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手中有充裕的现金流,在新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下,其受到资金追捧显得顺理成章。

A股银行股让利实体经济,特别要支持自主可控核心科技,要让银行的利润部分转移成高技术企业的现金流和研发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减轻这些企业的压力,提升利润率。很多科创板的上市公司都是亏损的,但每年的研发投入相当大,比如AI巨头寒武纪每年的研发投入甚至比营收还高,拥有自主可控核心通信技术的央企信科移动也是因为连年超高的研发投入而导致利润率不高,这些标杆型企业都需要资金支持,轻装前行实现从量的堆积到质的突破。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