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扩大内需战略,需强化超级品牌的影响力

金融投资报 2021-12-07 20:03:37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其中“扩大内需战略”被罕见提及。此前“扩大内需”曾经被多次提及,但上升到战略高度还是第一次。

“扩大内需战略”与之前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一脉相承的,这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更应该坚持不懈地扩大内需。

但这种扩大内需与国内大循环又与以往单纯的扩大消费不一样,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被严格调控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消费升级渠道,有效刺激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出口型企业没法出口商品全部转内销,但这些企业反而过得更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因为品质原因在国内大受欢迎,实质性地提升了产品档次。

实际上,目前很多国内企业面临的境遇与当年相比虽然不同,但也有些许相似之处,而且现在面临的机会更大,因为国内的消费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从需求的广度(容量)和深度(品质)都有所提升。

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国家,通过消费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正是一个不错的弯道超车机会。

那么,要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在于不断强化国内超级品牌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扩大内需需要通过几个细分行业的超级品牌来引领消费品质的提升,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序的“红海竞争”。从全球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超级品牌的诞生也与一个国家行业的发展成熟度有很大关联。

比如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一个行业的超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比如智能手机领域的苹果、三星,包括国内的华为都是ICT数码电子领域的超级品牌;再比如在零售市场,沃尔玛、家乐福和亚马逊也属于超级品牌。

而在A股市场上,类似的超级品牌也有不少。

比如白酒的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乳制品领域的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汽车制造领域的上海汽车和一汽轿车,机械工程领域的柳工,制药领域的云南白药和同仁堂等,家电领域的格力和海尔,芯片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和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等等。

从行业的发展前景看,这些都属于景气度高或者属于扩大内需战略受益的优质赛道,市场需求不断放量,而且这种需求的升级也是三五年一换,可以实现源源不断的产值增长。

实际上,这些大消费或者说泛消费领域的超级品牌,也是中国制造的典范,从产业引领的角度看,能起到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很多行业的顶级研发中心都在这些超级品牌之中,大力发展这些超级品牌,能在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可谓一箭双雕。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