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资产荒下深挖上市公司公允价值

金融投资报 2016-08-22 08:06:51
| |
   资产荒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金光闪闪,这从最近几个新闻事件可见一斑。

   首先是万科不断被各个大佬轮流宠爱,其次是上海静安区出现中国地王导致上海九百持续大涨,第三是安邦人寿继续增持金融街。三件事情,其实并不孤立。

   万科的销售并没有突然爆发,之所以受宠,是因为其庞大的土地储备资源,即便在最近几年万科拿地意愿已经不强的情况下,截至2015底,万科参与的项目土地储备总面积也达到5477万平方米,况且万科还有强悍的融资平台;金融街则是典型的公允价值提升类公司,其拥有北京西城区金融街规划区商业地产独家开发权,自有物业约70万平方米,大多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金融街上,2015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街中心改扩建项目竣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一次就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75亿元,厉害不厉害?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信花110亿拿下上海静安区“地王”,这个“地王”出现的概念是——未来保本价为每平方米17.4万元,产成品售价至少在每平方米19万元。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地王”的产成品保本价都在每平17.4万,那在静安区核心地段拥有约30万平方米自有物业的上海九百其公允价值应该提升多少?我们简单算个账,就按17.4万的一半8万计算,上海九百所拥有的自有物业公允价值就是200亿以上,而目前的总市值只有区区70亿出头,也就是说,有人告诉你,这套别墅值70万,但后院还埋着200万的宝贝,你买不买?况且上海九百的第一大股东九百集团持股比例不足20%,“野蛮人”举牌收购的门槛相对很低,这样的潜在优质资产,谁不心动?

   可以说,在越来越宽裕的流动性面前,资本市场的潜在价值将一一被挖掘出来,特别是当上市公司股价与潜在公允价值出现巨大剪刀差的时候,这就是产业资本、场外投资投机资金介入的最好时机。那么,哪些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提升最有潜力呢?在一线中心城市拥有大量商业地产的公司,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如金融街、中国武夷、中国国贸、新世界、上海九百、益民集团、新黄浦等;有保值增值功能的传统酿造业和中药企业,如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片仔癀、东阿阿胶等;有强大品牌渗透力的行业翘楚公司,品牌价值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如上汽集团、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中兴通讯、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等;拥有庞大的权益类可变现资产,或者属于行业壁垒很高、拥有稀缺行业准入特种牌照的企业,典型如金融业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以及一批准金融类企业。

   当然,对于上述好公司,也并不是所有的都可能被产业资本和场外资金看中,毕竟很多公司的大股东控制力很强,有的甚至是绝对控股,“野蛮人”根本没有机会。那么,我们可以再在这些公司进行筛选,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低的,具备股权争夺条件的。因为,只有产生股权争夺,这样的公司价值才有被不断挖掘的动力,比如万科就是典型。大家想想,保利地产也不错呀,为什么没人去轮流争?保利的第一大股东有38%的股份,争不过,还有银行里争得一塌糊涂的民生,招商银行怎么也比民生好吧,但民生的第一大股东只有18.91%的股份,招商银行的实际控制人招商局却实际持有30%以上的股份,所以华夏人寿和泛海为民生可以打得不亦乐乎,安邦却只能做招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