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联播 > 正文

仁寿县 乡村广阔天地间 返乡创业正当时

金融投资报 2023-07-04 16:46:53
|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广阔天地蕴藏着无限的机遇,返乡创业、逐梦乡村,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涌动着创业热潮的仁寿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开启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他们品尝着创业的艰辛,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与家乡共同成长。

仁寿是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37万余人。近年来,该县着力搭建平台,专门设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通过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营造宽松环境,破解融资瓶颈,以精准高效为着力点,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涌现了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为促进仁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今天,让我们走近部分创业者,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电商搭桥 逐梦前行

6月28日,在仁寿县新店镇黄祠村的电商基地见到董晓勇时,他正在和村民一起打包李子。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李子堆积如山,即将被发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这段时间我们到全县各乡镇收购李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发货600多件。”董晓勇说,要保障一年四季都有优质的农副产品销售,新店镇的体量远远不够,必须从周边乡镇“进货”。

今年48岁的董晓勇先后在成都、北京从事物流工作,2014年回乡投资50万元成立了仁寿乡镇通物流有限公司;2016年,他又回到老家新店镇黄祠村发展农村电商,打开了当地通过网络销售柑橘的新局面,带领村民通过电商实现持续增收。2020年,他被选为黄祠村党总支副书记。

图片说明:董晓勇正在接收订单

“家乡柑橘种植面积大、果农多,一直以来,如何拓展销路,成为摆在村民们面前的难题。”董晓勇介绍,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当起了村里的“电商导师”,开办了(电商)网络创业培训班,助力乡村构建电商平台,影响并带动了一批年轻人积极发展电商经济。

同时,董晓勇还利用物流工作经验,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柑橘,开启了新店镇柑橘“线上”销售新模式,2021年实现电商销售额150万元。为破解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他积极与中国邮政沟通并达成合作,统一为村民进行柑橘包装和发货,每件柑橘比以前节约4至5元,有效降低了村民的物流成本。

如今,当地的土特产通过电商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绿色生态 种养结合

炎热夏天,走进位于仁寿县曹家镇勤劳社区的一家养兔场内,只见整齐排列的兔笼干净整洁,通过风扇和水帘降温,场内凉意悠悠,一只只兔子长势良好。“高温天气,特别要注意为兔子防暑降温,可以在饮用水中加入维生素,减少应激反应。”养殖户宋加明说。

在外务工时,宋加明从事的是饲料行业,家乡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身发家致富的热情与梦想,促使他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图片说明:宋加明(右一)正在和农户分享养兔经验

2007年,在认真考察和掌握了相关情况后,宋加明回到家乡曹家镇,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即由公司负责集中育苗与产品销售、生长鸡委托周边农户代为放养,这样有利于鸡场分散、规模适度,既能保证产品的田园生态特征,又能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随着市场日渐低迷,养鸡业一日不如一日。为此,凭借积累的养殖经验和销售渠道,宋加明便立即调整思路,把目光瞄准了养兔。2013年,通过多方学习后,他在勤劳社区建起了养兔场。目前,养兔场共存栏种兔1400只,每年出栏6万余只兔子。

以前,每天早上7点,宋加明夫妻俩就要去兔场巡视、清扫,然后做配种、繁育、产箱清洗、照顾幼兔等繁琐的事情。现在,他对兔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购入了全自动喂料机,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提前设置好参数,就能进行自动喂养,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我现在还种植了40亩李子。”宋加明说,一直以来,他都在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兔粪可以作为肥料为李子树提供养分,而李子树下的青草是兔子的补充食物,这样就实现了双赢。

优化产业 带富乡邻

“‘六月雪’梨的亩产量虽然只有2000公斤,但销量一年比一年好,梨子还没有成熟就早已被预订完了。目前刚刚开启采摘模式,每天都忙着打包发货,希望让消费者尝到最新鲜的曹家味道。”6月30日,在仁寿县曹家镇水星村一个梨子种植基地里,返乡创业的陈凯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2019年,看好家乡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外务工多年的陈凯用自己的积蓄,回乡流转土地300余亩,开始了“曹家梨”的种植,并牵头成立合作社,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带动周边群众抱团发展。

图片说明:陈凯正在梨园查看梨子

“在种植的梨树之间,我们一般利用剩余空间,春天播种大豆,秋天种植萝卜、青菜等。”按照传统的果树种植模式,发展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获,陈凯在多方走访学习后,决定打破传统,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开展林间套种,在果园里套种粮食作物和蔬菜,实现“以短养长”。

目前,合作社共种植了梨树1100余亩、年产梨子300余吨,套种模式下年产优质大豆20余万斤、优质萝卜超过3000吨,在梨子还未投产之前,纯利润就已经超过100万元。

同时,合作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在扩大种植面积、吸纳社员的同时,常年与仁寿国贸超市、乐山家家乐集团、成都伊藤洋华堂等建立了果蔬产品供给合作,并和市内多家泡菜企业签订了订购合同,每年为其提供2000多吨的泡菜原料。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

“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将‘曹家梨’及曹家农副产品推广到更远的市场,为曹家梨产业和家乡群众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凯表示。

郭侨 潘建勇 彭江 文图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