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宋清辉:全球股市或步入“算法”时代

金融投资报 2023-10-28 09:44:54
| |

■宋清辉

传统交易真的不行了吗?最近,一位百亿规模私募掌门人突发惊人言论。据称这是在一次线上投资人交流会中,在面向投资人时,该掌门人称,现在这个市场他也“不懂”“不明白”“不会做”了,并且他建议投资人转投其他公司的量化投资产品。并且他还声称,连他自己的个人投资资金,也开始配置量化投资产品。除此以外,另外有一些擅长波动交易的基金经理,也认为当下的市场人工交易已经无法战胜量化交易,而是需要引入量化的方式去做交易。据了解,在市场环境相对不好的2022年,一些知名量化机构产品的表现也能让投资人较为满意。

由此可见,传统交易或许早已经赶不上了“机器”。特别是在如今算法迭代、计算效率大幅提升的当下,两者已经不在一个量级。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否应该坚持价值投资、低频交易等策略,值得每一位投资者深思。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在中国也逐渐流行起来。这一现象在A股市场越来越普遍,那就是,你面对的对手盘不再是一堆人而是计算机程序。客观地说,量化交易发展到目前,人工交易可能已经无法战胜量化交易。但是,量化交易距离普通投资者的距离较远、门槛较高,目前普通投资者尚不能够有效搭建量化交易系统,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数学和编程方面的知识。

与此同时,笔者观察到,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都对量化交易“赞赏有加”,但是也有例外。“股神”巴菲特曾经在多种场合表示,他不看好“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交易员的说法。1987年,巴菲特在年度致股东的信中笑称:“在我看来,晦涩难懂的公式、电脑程序或者显示股票和市场价格变化的闪烁信号都不会带来投资的成功。”但似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有待商榷。显而易见,目前量化交易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巴菲特以前的想象。当前,“人机大战”的迅猛推进,已经引起了有关人类未来命运走向的讨论。

有一部分人认为,人类投资经理再也无法击败电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靠数学公式就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世界中,建议投资者应该抛弃巴菲特之流的投资方式,而去拥抱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这类毫无个性的机器。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还在于人类知识水平的高低,换言之,“机器人”仍然逃脱不了人类的“手掌心”。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中,人和机器之间的较量每时每刻都在激烈地进行着。他们分别是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主动选股方和通过建立各种复杂模型,借用机器自动完成股票筛选与交易的量化投资方。收益率可以说明一切,有人统计过,在设定的特定目标时间内,巴菲特年均收益率是20%,而以机器为媒介选股的量化交易投资方年均收益率则是35.6%。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如今,计算机科学家很受对冲基金的青睐,在计算机科学家面前,投资银行家甚至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的头顶光环也显得黯然失色,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想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复杂的数学模型带来的“量化交易”技术,颠覆以往以人类为主要媒介的金融操控手段,进而变成程序化的天下。简言之,也就是说,如今你对面的计算机程序,是没有情绪、没有感情的,更不会因为跟你“赌气”而输掉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化交易一旦被全部应用于股票市场,这些看起来毫无情感且“呆头呆脑”的量化交易或将会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此过程中,或会因此诞生出无数个“巴菲特”。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量化交易似乎已经被推上风口浪尖。那么,投资者又应该如何精选投资标的?笔者认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量化交易方面的技术发展得相对要好一些,投资者可以密切留意国内量化交易技术是否有新的突破,可以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考虑尝试。同时,投资者还需要警惕纯粹的相关炒作,不论何时,对于那些徒有其表而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上市公司都要敬而远之。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