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周末证券 | 抓牢低估值、高分红主线 央企仍有大机会

金融投资报 2023-05-13 10:20:29
| |
最近一两个月,由于年报和季报的公布,相当一 部 分 题 材 概 念 股 出 现了 回 调 , 即 便 是 大 热 的“人工智能”也出现了不小的分化。

最近一两个月,由于年报和季报的公布,相当一 部 分 题 材 概 念 股 出 现了 回 调 , 即 便 是 大 热 的“人工智能”也出现了不小的分化。与此同时,以“中字头”央企和银行为首的“中特估”吸引了不少资金。

本报记者 林珂

主流资金参与后市想象空间大

有分析指出,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是A股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当前央企上市公司的动态估值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显著低于A股总体水平。我国亟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完善契合各类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当前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特估”概念的提出,作为中字头板块的延伸,成为近期市场中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从资金角度来看,A股二级市场存量资金虽然分歧明显,但在“中字头”阵营资金呈现持续流入态势的背后,应该有部分银行存款或者理财资金移仓,毕竟年化6%的分红和3%不到的一年定期存款收益对于大资金来说差距是比较大的。而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资金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被誉为“聪明钱”。其持仓重点,无疑是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而众多中字头概念股则是名列其中。

中金公司表示,央国企基本面近年不断改善,并且未来有望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对自身成长性、治理机制和信息交流等问题妥善优化,压制估值的因素若能得到逐步化解,当前的低估值现象有望继续修复,并带来较好的相对收益。未来重点关注以下国企投资主线,第一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国企引领者;第二是估值不高,但具备改革和资本运作预期的国企;第三是受益国家战略的主题机会等;第四是现金流充裕,潜在分红和回购能力强,股息率较高的优质国企。

“中特估”核心是

估值与分红

二级市场炒作“中特估”的核心理由一个是估值低廉,一个是分红稳定。典型如银行,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破净者不在少数,而年化分红却能维持在6%以上,怎么可能不吸引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资金“搬家”。

可以看到的是,央企阵营不仅受“中特估”概念火热提振;此外,其低估值优势,以及高分红属性也是吸引资金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业绩估值角度来看,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着重提出了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在刚刚过去的业绩期,央企交出了一份也相当亮眼的业绩,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5%。目前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央企板块的投资价值有望得到重新评估。而随着沪深港通股票的扩容,低估值央企有望更多北上资金增配。

而业绩稳定与低估值,为央企进一步提升分红率创造了一定基础。据有关数据显示,央企与地方国企2022年分红总额合计为1.09万亿元,占市场分红总额近三分之二。其中,作为中流砥柱的央企分红最为给力,其中有超过一半上市公司连续五年实施分红,五分之一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红利增长,体现其较高的分红质量。

潜力股精选

中国建筑(601668)

动态估值4.8倍,每股分红0.253元

公司2023年一季度现营业收入5248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归母净利润147.4亿元,同比增长14.1%。公司新签合同额 10843 亿元,同比增长20.9%,继续保持高增。在央国企新的“一利五率”考核标准下,公司实现了“一增一稳四提升”,业绩稳步前进,彰显龙头韧性。分业务来看,公司房建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签合同保持高增。其中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90%,教育设施、保障房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均超30%;基建业务则是聚焦重点细分市场,在交通运输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8.3%,其中高速公路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2.2%,业务规模质量迅速提升,;地产业务企稳,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华鑫证券指出,公司坚持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境外业务量质齐升。我们认为,随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企稳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迅速扩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有望加速推进。公司有望受益“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机遇,基建业务海外拓展空间巨大、未来可期。

中国中铁(601390)

动态估值6.5倍,每股分红0.2元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一季度收入利润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基础上平稳增长,其中基建建设增长稳健,地产开发阶段承压,其他业务延续较快或主要受益矿产资源业务较高景气度。2023年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总额6674亿,同比增长10%,高基数基础上增长保持强度。其中工程建造、金融物贸新签快增,分别同比增长22%、30%至5060、172亿;地产开发业务高增138%至171亿。截止一季度末,公司未完合同额53249亿,为2022年收入的4.6倍,支撑后续收入增长动能。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380亿,同比多流入114亿,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181亿,同比多流入14亿。天风证券指出,公司基建业务多元化转型升级或加速,将水利水电工程等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十四五”规划聚焦主责主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看好公司增长质量稳步提升。股权激励进一步激发公司增长活力,海外业务受益“一带一路”景气向上,增长料有质量有强度。

招商银行(600036)

动态估值5.6倍,每股分红1.738元

公司是国内成长性最佳的零售银行,背靠招商局集团。一季度保持较快信贷投放,3 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10.0%,较年初增4.7%。对公、个人、票据分别贡献增量的62.3%、26.6%、11.1%,反映一季度信贷需求恢复情况较好。一季度新增贷款2845亿,同比多增964亿。公司3月末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1个基点。对公不良率1.25%,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增19.4亿,不良率上升56个基点至4.55%;预计全年地产领域不良压力小于去年,年内有望基本出清。零售不良率0.89%,较上年末下降1个基点,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展望2023年,在经济恢复、消费复苏的背景下,预计零售信贷需求逐步恢复,有望带动信贷总量、结构、收益逐步改善。东兴证券指出,随着经济及消费复苏,零售贷款、财富管理需求回暖,公司零售优势有望凸显,催化基本面与估值修复。看好公司领先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组织模式,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有望持续发力,巩固公司市场竞争力。

光大银行(601818)

动态估值4倍,每股分红0.19元

公司背靠中国光大集团,截至2022年末,本行已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1307家,实现境内省级行政区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机构网点辐射全国150个经济中心城市,在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7名。2023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25%,与2022年年底持平,拨备覆盖率为188.16%。海通国际认为光大银行深化集团协同,注重产品之间、业务之间的协调联动。公司加快“商行+投行+资管+交易”战略转型,搭建基础融资、投资银行、交易金融、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生态金融六大产品矩阵,加强公私联动促进代发业务协同发展。浙商证券认为2023年是新领导班子到任首个完整年度,预计重点战略方向的组织和投入力度有望加强。规模上,预计信贷增速有望快于2022年;息差上,由于按揭在光大银行贷款总额中占比较小,贷款重定价带来的净息差压力预计好于同业;中收上,预计在财富管理战略方向将加大资源投入,如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修复符合预期,手续费增长具备一定潜力。

中信证券(600030)

动态估值15倍,每股分红0.49元

公司净资本、净资产和总资产等规模优势显著,是业内首家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的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十七年排名行业第一。虽然2022年受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等事件冲击,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二级市场深度调整,全年业绩小幅下滑,但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单季度来看,公司第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公司于2022年获批科创板做市交易资格,做市交易对资本金需求较高,2022年2月公司A+H配股融资超270亿元。截至2022年中,中信证券净资本为1344.99亿元,风险覆盖率为194.29%,远高于100%的监管红线。较高的资金储备将有利于公司平稳开展新业务,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山西证券指出,公司投行业务连续多年蝉联第一,2022年助力151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3127.52亿元,同比增长5.21%,市占率达21.82%,同比增长3.67%。其中IPO金额为1259.58亿元,同比增长16.47%,市占率达24.12%,同比增长6.19%。整体来看,公司为行业龙头,投行市占率稳定行业第一,未来有望受益于注册制带来的增量机会及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中国人寿(601628)

动态估值15.5倍,每股分红0.49元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并通过控股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管理者之一。2023 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8.85亿元,同比增长18.0%。一季度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272.21亿元,同比增长3.9%,各项新单业务指标实现正增长,新单保费达1176.69亿,同比增长16.6%。得益于新单保费贡献、代理人产能提升及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公司NBV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7%。二季度公司将持续通过“保险+养老”、“保险+健康”服务切入,更多聚焦长久期、高净值业务发展;加强价值率较高的健康险业务发展;提升个险及银保渠道边缘效应,统筹发展规模和价值,银保渠道注重长久期。长城证券指出,一季度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保持企稳向好,规模和价值领先同业。公司新单保费增速提升,为NBV转正奠定基础,同时产品结构改革向价值率更高的业务,有望持续增强NBV增速;资产端继续坚持资负匹配原则,实现长期稳定投资收益。预计资产和负债同时向好将继续支撑公司估值提升。

中国铝业(601600)

动态估值14.4倍,每股分红0.036元

公司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一季度业绩同比小幅下降主要由于氧化铝和电解铝行业吨盈利较2022年一季度的历史高位水平大幅回落,但公司业绩波动好于行业水平。公司不断强化管理,推进三年降本计划2.0。2022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电解铝和炭素产能利用率分别提升7.7%、6.8%。此外,2022年公司氧化铝、炭素一级品率和铝液99.85以上槽占比分别提升5.81、4.05、7.64%,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公司不断降本和提升产品质量,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兴业证券指出,公司氧化铝产能、原铝产能、高纯铝产能、炭素产能、精细氧化铝产能均位居全球第一。未来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消散,叠加政府稳增长政策发力,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电解铝和氧化铝需求将逐步回暖。供给端,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叠加西南地区限电减产扰动,2023年国内电解铝供给压力较小。整体来看,电解铝供需格局趋紧,铝价将重回上行通道,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中煤能源(601898)

动态估值4.2倍,每股分红0.413元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业务分部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及包括火力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服务和铁路运输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分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约人民币591.58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减少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55亿元,同比增长5.3% ;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公司煤炭主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生产开发布局向国家规划的能源基地和中西部资源富集省区集中,优质产能占比、煤炭资源储备、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技术行业领先。公司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国内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王家岭煤矿所在的山西乡宁矿区是国内低硫、特低磷优质炼焦煤基地,里必煤矿所在的山西晋城矿区是国内优质无烟煤基地。2023年全年计划自产商品煤产销量12500万吨以上,聚烯烃产品产销量140万吨以上,尿素产销量190万吨以上。

中远海控(601919)

动态估值6.4倍,每股分红1.39元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73.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27亿元。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航运业务和码头业务,港口的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的五大港口群及长江中下游、欧洲、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南美洲及非洲等主要海外枢纽港。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6个港口投资46个码头,共营运367个泊位,包括220个集装箱泊位,总目标年处理能力达1.40亿标准箱。截至2022年末,公司手持新造船订单共计44艘、合计运力近89万标准箱,为公司未来自营船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公司设有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航运销售、服务网点近700个,共经营287条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6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4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合计挂靠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576个港口。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快航运数字化建设步伐,通过GSBN、IRIS-4、5G港口等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加速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中国核电(601985)

动态估值11.2倍,每股分红0.17元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包括天然铀的探、采及核燃料制造、核电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总包到整个核燃料循环及后端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核电项目为核心业务,大力开拓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开发核电技术服务市场,稳步推进核能多用途利用产业,积极探索敏捷端新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控股在运的核电机组共25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371万千瓦(其中秦山核电1号机组自2021年11月5日起,装机容量由33万千瓦变更为35万千瓦;秦山核电二厂1号机组自2021年12月22日起,装机容量由65万千瓦变更为67万千瓦),占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的43.52%;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35.3万千瓦。2021年全年公司核电发电量为1731.23 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71%,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发电量的42.52%。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8.93 亿元,同比增长 4.64%;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增长4.79%。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