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新三板扩容在即 成都高新区能否入围?

金融投资报 2013-03-13 11:28:29
| |


   本报记者 杨成万 廖小涛 唐焰 罗辑
   自去年新三板试点扩容以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等4个国家高新区进入试点,且有200多家企业挂牌。而具备多重优势的成都高新区,在政府培训、资金扶持下,入围新三板扩容试点园区的概率增大。
成都高新区设立了首期规 模 为8000万元的“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将对拟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改制结束时给予50万元的奖励,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再给予50万元的奖励。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正式揭牌,规章基本都已出齐,新三板已具备了扩大试点的基本条件——新三板扩容在即,成都高新区能否入围?“成都高新区成为新三板扩容试点园区名至实归,已无悬念”,深知成都高新区优势的西部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认为。
   但更多四川及成都本地人士表示现在还很难说,成都高新区入围的变数也比较大。不过,成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基础、产业、政策多重优势增加砝码
   早在2010年3月,成都高新区就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新三板扩容试点园区的申请,而证监会也曾就新三板扩容试点问题对成都高新区进行过调研。
   入围新三板,门槛是什么?园区综合实力、新三板挂牌储备企业数量等指标无疑是比拼的重点。“成都高新区具有基础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都将增加其入围新三板的定数。”程晓明认为。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是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2011年,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居第四。
   2012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四川省第一个过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23%以上速度增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1%。
   尽管新三板对挂牌企业没有财务指标方面的硬性要求,但谁不希望业绩优良,且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在此挂牌?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5家、占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2%。那么,这些企业的业绩情况又是怎样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记者无法获得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不过,我们不妨从德勤公布的“2012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地区500强”榜单中了解一些情况。
   该榜单显示,在中国内地103家上榜企业中,成都高新区就占了16席,占比高达15%以上。“成都高新区在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实力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四川省政府参事、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纪尽善教授说。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储备新三板后备企业55家,其中,33家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16家已具备新三板申报条件。


培训、资金、人才政府打造发展环境
“希望到新三板挂牌融资,先得搞清楚新三板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进入门槛有多高;能否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去年8月,程晓明被请到成都高新区,为企业做新三板专题培训会。
   这样的培训活动已经举行了多次。2012年12月17日下午在温江,成都市金融办、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培训会,预计三十多人参会,没想到却来了七十多人。据悉,今后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内的企业有望像成都高新区的企业一样,申请在新三板挂牌融资。“不仅是培训。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都需要政策方面的扶持,为此,成都高新区在国内首创了‘梯级融资模式’。”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介绍说,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5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政府提供不同的融资帮助,如初创阶段给予企业无偿投入,成长期时帮助引进风险投资,建立企业信用实现债权融资,成熟时期帮助企业改制上市(包括在新三板挂牌)。
   据统计,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已累计帮助1600多家(次)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65亿元;已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85家,注册资金16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逾490亿元,帮助区内科技企业获得风险投资35亿元以上。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此,成都高新区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邹学明博士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邹学明2005年回国创办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来,成都高新区不仅直接给予该企业多项政策支持,并且通过帮助其申报国家、省、市项目获得资助资金近1700万元。
   在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打破了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的垄断,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提供商。2012年,奥泰医疗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


股改、规范、奖励企业争赶“头班车”
   为了能够赶上成都新三板“头班车”,成都安可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可谓“未雨绸缪”,几年前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一并进行。其董事长龙方彦说,刚改制时公司的总股本只有1000万股,由13位自然人股东出资。“目前公司的第一轮股权融资已经完成,上海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投资公司投了一千多万元;成都鸿鑫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投了几百万元。目前安可信注册资金两千多万元,共有股东四十多户,是按每股净资产值的8倍溢价增发的。”龙方彦说,但由于有些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而公司看中的是投资机构的产业背景,因此被公司拒绝了。
   目前安可信已经聘请上海证券作为公司上新三板的辅导券商;聘请成都华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机构,同时也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已经把所有资料都准备齐全了,就等着成都高新区入围新三板市场扩容的通知。”龙方彦说。
   成都高新区大多数公司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史宗洁是成都海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说,公司有幸入围“四川重点上市培育企业”,这给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计划在进行增资扩股的同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聘请独立董事,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按现代企业运作。”
   进行股份制改造本来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政府还是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成都高新区将对拟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改制结束时给予50万元的奖励,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再给予50万元的奖励。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 征订:028-86968486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