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元泰资本欲做四川文化产业境内上市“第一股”

金融投资报 2014-09-22 07:58:51
| |
  本报记者 杨成万

   以天津大学校友会发起设立的元泰资本将走出一条“产融结合”之路,目前业务涵盖文化、金融、科技等三大板块。
   在位于成都高新区天泰路上的四川投资大厦里,记者见到四川元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泰资本)董事长曾敏时,他正在与建川实业董事长樊建川进行交谈。
   虽然记者无法了解其交谈的内容,但曾敏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天津大学校友会发起设立的元泰资本将走出一条“产融结合”之路,目前业务涵盖文化、金融、科技等三大板块。其中,拟将旗下的文化资产做成四川文化企业在境内上市“第一股”。

1

为文化“第一股”热身

   曾敏告诉记者,元泰资本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目前实际到位1700万元,其余资金将在未来2年内全部到位。“股东均为天津大学四川校友会成员,拟将其旗下的文化资产做成四川文化企业在境内上市‘第一股’。目前已经成立了元泰濠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元泰雅轩艺术公司和同兴园艺术酒楼等经济实体。”
   在曾敏看来,四川是一个文化大省,巴蜀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与文化强省的目标相比,四川文化产业整体形象有待提升,尚未提炼出四川文化的个性特征和文化符号;文化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单一,对外文化贸易量小面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客观地讲,目前涉足文化产业投资的公司很多,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独特投资理念,如何找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我们在文化产业投资方面,是立足于‘大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的。”曾敏举例到,四川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对此,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109个天津大学校友会,选择当地排名靠前的10家旅游企业作为推介对象。这样,我们就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与上千家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
   按照曾敏的理解,“大文化”也包括与文化“沾边”的教育产业。“公司将在都江堰举办成都职业学院元泰汽车学院,占地600亩,专门培养汽车营销、汽车金融及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专业人才。”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伟表示,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过去十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观念孵化”阶段,如今要过渡到“培育市场主体”阶段。但不少文化企业是民营的中小微企业,这就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政策,包括文化企业上市或者在新三板挂牌融资等。

2

创新“产融结合”模式

   1991年就在山东“下海”经商的曾敏,1995年回到成都后从事工程物流,曾经承担了四川11个水电站的大件物流业务;2007年进入总裁班学习,并发起成立由总裁班学员作为股东的四川同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4月成立元泰资本。20多年的创业经历,使他深刻理解了产融结合的道理,让元泰资本选择了文化、金融、科技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
   据曾敏介绍,在金融投资方面,目前公司主要涉足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股权投资基金等业务。目前已控股了成都同兴典当公司,参股了都江堰晋商小贷公司、雅安雨城惠民村镇银行。同时也与各银行、信托、证券、私募基金、融资担保、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要产融结合,而且还需要在结合上创新。”曾敏举例,如目前的典当行,最感兴趣的抵押品就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房产,而他们在典当业务上选择了以名人字画作为抵押品,这样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缓解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难矛盾。对此,他们不惜重金聘请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曾敏称,众所周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基本上不具备让银行认可的贷款抵押品。因此,元泰资本成立了四川元泰信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川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系统性的融资解决方案,并帮助其付诸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全程式、多方面的服务工程。
   其流程为,首先,受股权投资机构的委托,公司对其创业项目层层筛选,并进行尽职调查后,向创投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推荐。目前,重点是帮助川内从事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其次,帮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进股权投资机构;最后,帮助设计上市路径,并付诸实施,使股权投资机构获利退出。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