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新在“灵魂”升华

金融投资报 2013-03-14 09:59:22
| |

本报记者 廖小涛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在成都, 一个对资本市场怀有深刻理解的群体,他们呼吁新三板创新出中国资本市场“灵魂”的心意之迫切,把新三板的建设放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之中去思考的眼光之独到。
   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一样,新三板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这三个板最大的不同,新三板的“新”,在于人们从内容、形式到整个制度设计上对其寄予的希望,在于摈弃一切不合理制度设计的耳目一新。
   回顾这个市场的发展历程,从NET、STAQ 市场到三板再到新三板,显现出中国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路逐步清晰。从最初为解决股份公司法人股转让问题,到为了卸载历史遗留包袱,承接主板退市股票,再到定位于让更多的创业高技术企业能够解决股份转让及融资,从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新三板有了让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孵化器”的明确定位。
   从2006年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正式推出,到2013年1月在北京正式揭牌运行 ,新三板在规范公司治理、为企业提供融资条件、提高股东资产流动性、提供股权定价的优势方面开始显现作用,不少股份制公司把新三板作为促进公司业务、提升公司形象,为下步转板做热身的“跳板”。
   从处理“垃圾”到扶持“精英”,从“包袱卸载机”到“上市孵化器”, 新三板从形式内容上似乎已经全新转型。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 新三板难以搅动大浪的尴尬,让业内对之总抱谨慎态度,甚至一种新三板能否避免落下“老年病”的隐忧暗自涌动,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的那样,“形式创新容易,灵魂创新很难”。
   难在新三板的塑魂之旅,注定绕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突出弊端带来的困惑——重融资、轻回报;包装造假屡禁不绝;供需管制扭曲股价。资本市场对于融资者和投资者的不公平待遇带来的市场低迷、信心严重缺失如此之重,使人们怀疑门槛更低、容纳度更高的新三板市场能否独善其身。
   那么,怎样的新三板是触及中国资本市场根本的灵魂之新?采访中,多位市场人士描述的是这样的“理想之国”:
   拒绝行政审批,将市场化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还给新三板,真正把PE腐败、发行腐败挡在市场之外;
   藉由新三板与行业平均市盈率两项指标,抑制让人头痛不已的恶意圈钱,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停止新股发行让市场的融资功能“硬着陆”;
   引入做市商机制,增加转板机会,让新三板的定价更加准确,引进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活跃交易,不仅让新三板焕然一新,也让整个资本市场恢复生机;
   拆细交易单位,引入个人投资者,改善目前新三板交投不活跃的现状,把市场“分母”做大,把高新企业成长的果实分享给全社会;
   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进入新三板,让他们既可通过新三板获得新溢价,也可让更多的好公司被资金所发现青睐;
   重新构建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价值体系、教育体系,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如果这些愿景都能在新三板得以实现,新三板的灵魂则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制度设计上公平与效率的缺失的败笔,将在新三板完全得以矫正,新三板不仅塑造了自己的灵魂,更重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灵魂,作为资本市场金字塔最底端的基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三板的新,才真正做到了“灵魂”的升华。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 征订:028-86968486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