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改革不能老迈碎步

金融投资报 2012-11-19 09:28:06
| |


    本报评论员 刘柯
    资本市场的任何政策或者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上周五,财政部发布新规,自2013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持股1月以内,红利税按20%征收,持股1年以内,红利税按10%征收,持股1年以上,红利税按5%征收。

    红利税差别征收,确实算是个利好,但仔细一想,其利好程度又有多大呢?按最新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数据,2000多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1.926万亿元,拟进行的分红数约为5600亿元,整体分红率为29%左右。按目前执行的20%的红利税,2011年应缴红利税理论上为1120亿,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总的分红数,其中大部分是给了大股东的。如果按差别征收以后50%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转为持股1年或1年以上的中长期投资者,则减免税费仅仅几百亿,不会超过200亿。

    这个绝对数看起来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如果再细化,就会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是很大的。目前管理层倡导分红,不少上市公司也信誓旦旦表示将会每年拿出净利润的30%以上用于分红。但现实却是,2011年派现前20名的公司总派现金额为3926.64亿元,占上年总分红的66.74%,也就是说,2000多家公司可以承诺,但他们加起来的分红总额,可能还抵不到四家国有银行。我们还可以看个数据,2011年工商银行分红708亿元,但这些分红并不是全部给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汇金和财政部两家加起来就占了工商银行总股本的70%,能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税费减免其实少之又少。
 

   不难看出,在红利税上做文章,其实际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监管部门新领导上台以后,确实进行了一些改革,“新政”不断,但很多改革措施其实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连领导自己都说“不要把改革理想化,寄予过高的期望。不可能一天一夜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改变,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梳理这些改革与新政,我们看到初衷与出发点都是好的,问题是看到了,但一旦到了需要动手的时候,就发现“水很深”。以新股IPO为例,这个在全球资本市场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A股就相当突出。管理层也想改革,比如将审批制改成注册制,以万亿的一级市场打新资金对应万亿的IPO需求,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但一旦如此,新股从定价到发行上市就会完全市场化,以前如此庞大的利益链条怎么办?各方利益如何平衡?最终可能又会找个平衡点。

    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因为改革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东西最终不得不妥协。从监管的角度看,到底是A股的定位重要还是倡导价值投资重要?是指定政策有效监管重要还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重要?避重就轻的结果,就是改革不得不只迈碎步,解决不了大问题,只能小打小闹,无法解决关键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资本市场究竟开起来是做什么的,如果只是扩大直接融资,那怎么可能长期投资,就那么点钱,你也圈我也圈,谁还会长期投资?工商银行的分红率是不错,每年折算下来有5-6%,但如果仅仅如此,不如存5年期银行,何况你还得承受其股价下跌的损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工商银行已经是上市公司分红率登峰造极的公司了,买这样的公司你依旧得承受因股市定位不清而造成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投资损失,我们不探究根本,却在末节上夸大分红的效果,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与其不痛不痒,不如痛快地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改革,明确资本市场定位使其与经济发展协调,严格监管毫不留情提高违法成本,疏通资金渠道让全社会资金都能进入资本市场,这样彻底扭转资本市场的颓势,在发展中解决了问题,这个市场自然就会有长期投资价值,到时候不用谁吆喝,活水自然来,资本市场就真正能起到社会资源再调节再分配的作用。

【编辑:陈文明】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