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聚焦能量中心是A股唯一生存之道

金融投资报 2018-02-03 15:53:51
| |

    真知灼见

    ■真庸

    本周股市发生连环闪崩,并推动大众久违的情绪性抛售浪潮,引发小型股灾,成功实现抑制指数快牛苗头、扼制资金短炒暴富兑现离场邪念、促进有效的多空换手和结构换筹、拉长市场炒作人气周期、确保新股常态发行、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等多重目的。

    周一到周四连跌四天很多人都扛着,等到周五早盘雪崩营造千股跌停预警幻象,大众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彻底打穿。人性恒久远,劣根永不眠,此前怎么震都不抛,周五雪崩后反抽,午后再假装反抽结束彻底完蛋,此时砍仓出局的情绪盘几乎完全失去抵抗、纷纷不由自主缴枪投降。这是正常人最本能的想法,确实太吓人了。可是,越是黑暗,越抑制不住生长的愿望。双向超限战,本来就是国家队的套路。所以,很多人上周追在最高,这周抛在最低,我承认,你对美化K线图的上下影线都做出了贡献。

    而真正的职业杀手,在周五盘中假崩之时,只镇定到不近人情地说:“不要怂,满上,先干为敬。”

    为什么?因为越是黑暗,越容易看见光。不要抱怨,连续暴跌正是聚焦好股最好的时候!

    说实话,我也曾经迷惑,这样的屠宰场还能玩吗?后来彻底看明白了,股票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但是,“一九”现象虽然残忍,却恰恰是在帮我们浓缩选股范围!关闭头脑,用心感受,聚焦能量中心,是A股唯一的生存之道。

    不止是现在,从今往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你可能都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退出股市,这样最安全,因为一九分化和个股闪崩是常态,风险一直都会很大;要么让自己职业化,成为聚焦“一”的杀手,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却是留在A股唯一的选择。

    A股风险极大,有无数的坑。很多人想守住风险的底线,可A股生来就是击破幻想和专治不服的大杀器,只有用聚焦“一”的方法去规避“九”,才是以攻代守的赢家之道。

    2018,A股开启虐散新纪元,自救之法只有一条——关闭头脑,打开身体,让光自己照进来。自作聪明,就是自寻短见。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已经远远不够,要把自己的能力融进市场的能量圈,才能挥洒冰火两重天。

    能量圈是什么?是主力在特殊时期做出的人造局部牛市。然后美其名曰:结构性慢牛。

    能量圈的本质是引导或煽动市场有限的资金集中力量营造真熊市中的焰火晚会,以此维持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其根本思路是:用较大市值的股票群作载体,冠以各种价值标签和名义进行炒作,并将局部热点的超限战发挥到极致,致使能量圈资金汹涌、人欲横流、流动性丰满、盈利效应惊人,从而勾引资金循环接力击鼓传花,并巧妙利用权重股中流砥柱的保护作用,千斤拨万斤,确保乱而不崩、稳而不疯,离奇成功演绎大扩容快而有序和众散户欲哭无泪的欢乐颂交响曲。

    因此,能量圈的本质毫无疑问是假相、骗局和圈套。

    为什么叫圈套呢?因为,只有进能量圈,才不容易被套。至少,不会被套死。你一无权力二无资本,流动性,是你唯一的武器。

    认清交易的真相,揉碎愤青的脸蛋,关闭自尊的头脑,打开身体的智慧,停止抱怨,聚焦能量,让自己真实地燃烧。否则,那只是你的想象,而不是真正的能量。

    次新股,特别是较新的次新,为什么长盛不衰?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较新的次新通常没有业绩地雷,没有解禁,没有质押,没有强平,也没有老庄,而权重蓝筹又被正规军劫持炒高,游资被迫只能炒次新,但炒太猛还是要关小黑屋。所以,次新是当前最持久的能量中心主线,但追高必死,你要是没有节奏,它会让你死得特别有节奏。

    当下的能量中心是三大主题:次新股主题、人民币升值主题(包含地产、银行、航空、造纸等)和年报增长主题(包含化工、钢铁、煤炭、有色等),其中最熠熠生辉的还是次新叠加各种热点,叫做“次新+”。比如,次新+化工、次新+医疗、次新+服装、次新+造纸、次新+传媒、次新+新零售、次新+新能源汽车,等等,就像不管什么飞机,次新都是飞翔的翅膀。我以前曾经觉得炒次新是助纣为虐、没有信仰,后来终于明白,什么是信仰?能量就是信仰。哪里有能量,我就在哪里。要么必死,要么活在能量中心。面对A股一九撕裂新时代,恨“九”是没有力量的,去爱“一”吧。

    A股风险非常大,所以,再给你最诚挚的忠告:一、尽量离开这里,死是大概率;二、如果决定留下,就一定要活在市场资金汹涌的所在,即能量中心,而不要自作聪明地活在自己的想象和虚构的“价值投资”里;三、只做最好的,不做还好的。没有最好的,宁缺毋滥,一股都别做;四、能量、逻辑、节奏、仓位,四位一体,缺一不可。用能量取向,用逻辑选股,用节奏踩点,用仓位安心。这是我独创的真技术能量中心“四用”交易系统和心手大法,作为今年的过年大礼,慷慨赠送有心人,让我们随缘惜福,共享孤独。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