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 > 正文

“3·15”点名听花酒  青海春天“一”字跌停

金融投资报 2024-03-18 19:05:15
| |

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灵感来自“太上老君托梦”,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站台,一瓶酒售价58600元……

近日,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听花酒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其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违反广告法,母公司青海春天(600381.SH)的股价也因收到监管函而出现“一”字跌停。

酒听花酒涉嫌虚假宣传

3月18日,A股上市公司青海春天股价“一”字跌停,收报5.91元/股,封单超66万手,成为市场一大焦点。

资料显示,青海春天于2015年借壳上市公司贤成矿业成功上市。听花酒则是目前青海春天旗下的重要品牌之一。

在青海春天2022年年报中,“酒水快消品业务板块”被列在首位,占营收比例近六成,板块由全资子公司春天酒业开展经营,主要以“听花”、“读花”系列高端白酒的销售为主。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青海春天18日的下跌,主要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听花酒相关问题有关。有媒体报道指出,2020年起,售价分别为5860元、58600元的“天价”酒听花酒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违反广告法等。

受此影响,各地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听花酒、全国多地听花酒体验店暂停营业、北京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听花酒”门店展开调查等消息持续引发关注。

资本市场方面,在央视3·15晚会当晚,青海春天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发出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实有关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媒体报道所称情况,相关事实是否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要求公司密切关注市场舆情,从维护投资者利益出发,及时回应市场质疑及投资者关切,做好沟通工作等。

16日,青海春天再度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检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进行检查。检查组已进场开展工作。

青海春天在公告中提示称,公司可能存在被有关部门处罚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极草”也曾引发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青海春天在公告中的态度十分配合,但公司官网的两则相关声明却相当吸引眼球,其中部分措辞被网友解读为对被曝光的“不服”与“叫板”。

相关声明中,青海春天及相关事务所强调,《酒精和凉味剂的组合物在调节性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肿瘤、提高免疫以及睡眠质量上的用途》处于国际公布阶段,从未将此项专利申请用于广告宣传;相关技术并非向酒中添加薄荷(提取物)等。

目前,在青海春天官网页面,除了两份最新声明及听花酒广告外,还挂着“极草元草”“虫草参芪膏”等多则广告,而“极草”相关的虫草产品此前也曾引发争议,包括与打假人王海的诉讼纠纷,砷含量超标,被要求停售等。

2016年3月,青海春天公告称,其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称应立即停止冬虫夏草相关产品(极草)生产经营。在同年4月披露的青海春天2015年年报中,公司介绍称,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持股99.8%的子公司“春天药用”生产的“极草”牌冬虫夏草系列产品,主要为冬虫夏草纯粉片;到了12月,青海春天公告显示,公司持有的春天药用的99.8%股权,早在2015年9月就被法院裁定冻结,要求公司偿债5.21亿元并赔偿利息的二分之一。由于逾期未履行,法院于2016年3月裁定拍卖其持有的相关股权。

换言之,2016年4月还被青海春天年报视为“摇钱树”的子公司,其相关股权早已被冻结,并被裁定拍卖偿债。在此情况下,由于相关重大诉讼事项未进行及时披露,青海证监局对公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业绩或将连续四年亏损

那么,如今的青海春天景况究竟如何?公司今年1月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2亿元至2.87亿元。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这或将是青海春天连续第四年亏损。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已分别亏损3.2亿元、2.49亿元、2.88亿元。

回顾此前,在与贤成矿业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青海春天承诺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63亿元、3.98亿元、4.27亿元,而上市之后,公司这三年的扣非净利润仅为3.22亿元、2.1亿元、2.72亿元,均未兑现当时承诺。

业绩承诺期过后,青海春天业绩更是断崖式下滑。2018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仅0.26亿元;2019年则亏损600余万元。

不仅如此,青海春天的财报数据还曾因会计差错受到监管警示。

2022年12月,青海春天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均涉及会计差错,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合理预期。因此,上交所对青海春天以及时任财务总监王林予以监管警示。

企查查数据显示,公司名下目前存在129条风险信息,包括司法诉讼49条,监管公示3条,经营预警77条。

司法诉讼方面,公司因借款合同纠纷、商业合作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多次成为被告,目前存在1条限制高消费信息,42条终本案件信息,合计未履行金额高达6.1亿元。

担保信息方面,公司目前存在70条对外担保信息,其中金额最高的担保金额为11.4亿元。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