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IPO 申请又现堰塞湖 建议疏堵结合

金融投资报 2019-07-06 11:34:47
| |

  ■曹中铭

  IPO排队企业有再次形成堰塞湖的迹象。据东方财富choice,截至6月底,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在内,正常审核状态的IPO排队企业共有491家。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企业数量增幅达55.87%。

  IPO排队企业再次接近500家,这显然是出乎市场预料的。此前由于IPO常常出现暂停的现象,排队企业的峰值曾接近700家。2017年10月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下,在“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IPO过会率大幅下滑,不仅导致众多拟上市企业知难而退,更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纷纷撤回申请材料。至去年8月底,IPO排队企业下降至289家,排队企业数量也首次步入“2”时代。据此,有机构预测,到2019年8月份,IPO堰塞湖将缩水至100家左右。更有乐观者预计,在不远的将来,IPO随报随审将会实现。但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IPO排队企业不仅没有出现缩水的态势,反而出现了膨胀,甚至出现排队企业大幅增加的现象。

  对于IPO排队企业再现堰塞湖的现象,个人以为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

  一是6月份为拟IPO企业申报的窗口期。据统计,6月单月新增申报企业家数达到172家,去年同期只有37家,涨幅达到364.86%。这么多企业集中申报,与6月份为IPO申报的窗口期有关。一旦过了6月份,IPO企业申报材料将需要提供截至6月底的相关数据。如此,企业申报时间将推迟。

  二是今年IPO出现的高过会率,导致拟上市企业产生侥幸的心理。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使IPO过会率大幅下滑,特别是像“六过一”等审核结果的出现,对于拟上市企业的打击巨大。但今年以来,相比于去年的55.56%的过会率,IPO过会率大幅提升至83.33%,甚至还出现连续七周100%过会的盛况。如此高的过会率,对于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有些企业明知不能过会,也会抱有侥幸一试的心理。

  三是IPO风向出现改变。此前,媒体曾报道过IPO审核窗口指导的净利润“红线”问题,即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元,实际情况是低于上述门槛的申报企业确实很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净利小规模的企业也能报材料了,且审核进展也很顺利,这造成更多小规模企业涌入IPO通道。

  四是撤回材料企业的回流。去年IPO审核曾出现多家企业临上会前夕撤回申请材料的现象,三只松鼠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撤回材料后的三只松鼠,重新上会后顺利过关。三只松鼠的示范效应,对于那些撤回申请材料的企业无疑是一大鼓舞。实际上,在新增的排队企业中,就不乏曾撤回材料的企业。

  五是保荐机构的逐利本性使然。对于保荐机构而言,没有保荐项目,就不会有保荐收入,保荐机构的业绩会受到影响,也会波及到从业人员的收入。在此背景下,保荐更多的企业上市,成为更多保荐机构的动力所在。但从现实情况看,保荐的项目并非能100%过会。实际上,对于保荐的某些项目,保荐机构其实也会有一种侥幸的闯关心理在作怪。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因为不成熟,A股市场各个板块的估值普遍处于高估的态势。客观上,这是A股吸引更多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因素,也是市场吸引更多内地企业挤破头也要上市的重要原因。因为市场不成熟,发行人可以高价(再)融资,可以实现高位套现,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为市场的不成熟,某些大股东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以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对于IPO再现堰塞湖现象,个人以为须疏堵结合。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排队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保荐机构也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证监会发审委要从严审核,对于财务造假、包装粉饰的企业,一定要严惩不贷。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