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银行 > 正文

爱撒高原 情动川西 ——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甘孜扶贫纪实

金融投资报 2019-05-17 12:36:09
|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十余年来,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扛起企业社会责任,定点扶贫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始终坚守在精准扶贫一线。去年,招行成都分行加大帮扶力度,成立了驻甘孜州新龙县沙堆乡然真村帮扶工作组,由王川与吴猛两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全力冲关今年省、州、县三级脱贫验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取得哪些成绩。

       山水迢迢,千里相隔。记者从成都市出发,经过一天半的车程,穿过崎岖蜿蜒的山路,终于来到川西藏区高原腹地——然真村,见到了两位帮扶队员王川与吴猛。在随后的采访中,分享了他们高原生活的苦与乐,帮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初入藏区,摸清家底

       据悉,两位驻村队员刚到高原藏区时,因海拔的变化、气候的迥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当地条件之简陋更出人意料:村里提供给队员的只有一间狭小的房间,厨房、卧室、客厅合而为一,床只是硬硬的两块木板。但他们没有片刻懈怠,迅速开始开展工作。一方面与乡上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干以及村干部交流,全面了解村上的基本信息,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村情民情;另一方面迅速走村入户,与当地村民相互熟悉,拉近距离,为以后工作开展打好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两位队员基本了解了村上的情况:


(美丽的然真村)

       然真村辖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3.03平方公里,属半农半牧区,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科技含量低;副业主要依靠季节性采挖虫草、菌类,是主要现金收入来源。村内43户村民302人,包含16户建档立卡户97人。全村住房为传统藏式土木结构,抗震差,且多数年久失修;村内道路尚未全部改善为硬化路;无固定村级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及商贸网点,不通宽带。从了解的情况看,很多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的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还十分突出。

       脱贫攻坚,步步为营

       在尽可能快地熟悉了然真村的基本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员迅速进入到脱贫攻坚的验收状态中,根据省上下发的验收标准一项一项对村内进行整改,以确保真真正正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状况。

       要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当务之急是登记、统计村民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上报乡上对应扶贫专干,确保每一笔惠民资金能够及时到达村民手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村民们或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在哪里,或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银行卡,甚至有人不知道银行卡长什么样子。在费尽周折后,两位队员终于收集到全部的信息。在核算村民们当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时,他们非常欣慰地发现,然真村每一户贫困户的人均纯年收入都达到了3600元以上,达到了国家的脱贫标准。


(驻村工作队员王川为贫困户登孜降错核对数据)

       信息统计完善后,两位队员的下一步重要工作就是指导、配合村民们完成各自的易地移民搬迁、藏区新居、新村建设等重要村级建设工程,但这一工作的难度出乎了队员的预料。走访过程中,每家每户都表达了困难——缺劳力的,缺技术的,最重要的是,尽管在房屋修建完成后将有政府专项资金拨款,但由于眼下每个家庭都缺钱,都不愿意开工建房。队员四处走访,想尽办法,帮助村民找小额信用贷款,或者向乡上申请提前拨款用于建房等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面临困境,吴猛与王川讨论至深夜。第二天,他们将所有碍于资金无法开工的村民召集到一起,苦口婆心地劝导村民们先借款筹措资金建房,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只要房子修好了,该拨给村民的钱一分都不会少。“如果政府不发,我们私人掏腰包,也会帮大家补齐修房的借款!”最后,两位队员如此向村民们郑重承诺。村民深受其感,当着活佛画像(藏民最崇敬的大师)发誓,一定会完成建房任务。


(驻村工作队员吴猛指导贫困户作巴降措房屋建设)

       建房工作终于陆续开展,千头万绪的问题逐个解决:村上没有木工,王川与吴猛便分头到县城里满大街寻找;村上尼玛错与冬良两家都是老弱妇孺,没有劳动力,两位队员就亲自上阵,顾不上脏累,帮着添砖加瓦扛材料。藏居筑材都是巨大的圆木,鲜有做过重活的队员咬牙闭气才能搬得动。“我这辈子的体力活都一天干完了。”王川笑称。一天下来两位队员已浑身如散架,但当尼玛错与冬良为他们端上酥油茶,不停地对他们说“卡卓卡卓”(藏语“谢谢”),他们感到一切都十分值得。


(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村民搬运木材)

       在两位队员与村民的努力下,村内全部6户易地移民搬迁贫困户均顺利入住新房,6户贫困户藏区新居工作(把不达居住标准的旧房改造成宜居的新房)也基本完工。村民们住上了质地坚固、功能齐全、设施便利的新房,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百姓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建设)

       在房屋建设外,村级建设也必不可少。曾经的然真村遍布土坑路,水电难通,更谈不上网络,村内卫生室、文化室虚设。在有限的时间里,驻村工作队员根据一系列标准,循序渐进地开展脱贫工作。如今,硬化路已全面完工,通到每家每户;水电设施已经安装完毕,实现安全用水、户户通电;家家接入网络光纤;村级卫生室配备了齐全的设备;文化室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娱乐工具,供村民借阅使用。现代文明的舒适便利逐渐渗透进这个古朴的小村庄,然真村焕然一新。

       汉藏联心,情动川西

       一项项指标和要求是文件上冰冷的任务,而在任务之外,驻村工作队感受更多的是与村民们充满着温情的日常。

       在队员们刚来到村里时,淳朴的村民们出于对外界的不信任,一直抱着警惕怀疑的态度。村内贫困户可以依据政策享受信用社的优惠小额贷款,但村民们内心抗拒,怠于申请。驻村队员们没有置之不理,他们不由心下焦急:专项贷款利率十分优惠,更多资金支持才能让村民们的生产经营更快步上新台阶。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游说村民们申请贷款,在第一位村民将信将疑地来到信用社时,队员非常细心地帮助他填写表格、整理贷款资料。几小时后,村民顺利收到款项,终于笑逐颜开,旋即回到村内奔走相告。其他村民陆陆续续来到信用社办理贷款,队员便常驻信用社以协助村民。三天之后,每户贫困户都完成了贷款申请,也构建起对两位队员的信任。


(驻村工作队员王川为村民办理小额贷款)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帮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方式。但藏区教育观念十分落后,许多家庭宁可送孩子去寺院诵经也不上学。队员们挨家挨户造访劝服,终于使全村的孩子都进入校园。中秋节,队员自掏腰包为村里在小学就读的学生分发了牛奶、月饼、巧克力、饼干等慰问物品,并承诺,年底然真村各年级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将给予500元的奖励,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村民生活技能的提升也是队员们关心的问题。为了让村民掌握更多谋生手段,队员聘请了专业技能培训师和农办技术人员,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木工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使有兴趣的村民都掌握了这项技能。


(驻村工作队员吴猛为孩子发放慰问品)


(驻村工作队员王川、吴猛组织然真村技能培训)

       平日里,驻村队员在工作之余,都会与村民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青稞。在农忙的季节,队员在造访仁子罗沙家时,发现家中的老婆婆神情焦急,细问之下才知道她家六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眼看卖青稞的旺季要过去,家里二亩地的青稞还没收割完毕。闻讯,驻村队员连比带划地安慰了婆婆,便马上赶往了仁子罗沙的田地,主动抗起重担,顶着炎炎烈日,帮助收割、打把打捆、装车。高原的烈日晒伤了队员的皮肤,从未做过农活的他们浑身酸痛,但顺利帮助村民完成了作物的收割,让他们由衷地欣慰。


(驻村工作队队员吴猛为百姓收割庄稼)

       去年元旦节前,招商银行成都分行为了让然真村的村民过上一个好年,特拨款了4万元用于发放新年慰问物资。元旦前天,队员们携带着分行购买的大米、油等年货进村慰问。但由于此前下了鹅毛大雪,路上积雪很厚,车辆无法开入。两位队员一合计:“怎么也要把东西送到村民手里,让他们过一个好年!”便在冰天雪地里将车上的物资搬下车,拎的拎、扛的扛,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挨家挨户将慰问品亲手送到了村民家中,向大家送去来自招行的新春祝福。


(驻村工作队员王川、吴猛为百姓带去年货)

       真心换真情,两位驻村队员诚心实意的态度逐渐收获了全村人的信赖。虽然民族相隔,生活方式各异,语言沟通不易,但双方已经建起了心间的桥梁。一次,两位队员在村里工作时恰逢村民巴登降措举办婚礼,热闹非凡。村民们见到队员,不由分说便将他们拉入室内,用藏族的礼仪给他们献上青稞酒,割下牦牛肉,邀请他们共同参与本族盛事,俨然已将他们视为同胞。

       经过两位招行驻村队员的努力,然真村符合了脱贫标准,成功脱贫。但是脱贫不脱勾,下一步,两位队员一方面将着力推进然真村的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争取早日探索出适合该村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另一方面将发挥农牧民夜校的优势,利用教学资源,培养新型农民,为该村培养几名“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此外,还将加快推进科技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役承载着百姓福祉。招商银行成都分行将持续发力精准扶贫,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新途径、新思路,实现精准滴灌、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致力于用温情将扶贫、助力脱贫工作进行到底,致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新的一年,招行成都分行驻村工作队员将继续跨越千山万水,将来自招行的温暖送入川西藏民的心中,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企业社会责任,用成绩显示担当,用发展回馈社会。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