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证劵专题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曹中铭:再现并购大案证券业洗牌大幕开启

金融投资报 2018-12-29 11:32:36
| |

    ■ 曹中铭

    日前,中信证券公告称,正在筹划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拟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也是继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中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后,近年券商行业发生的又一起并购大案。

    中信证券是国内的龙头券商,每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都位居国内券商的前列。而且,从市值上看,其近2000亿元的市值,也在券商行业中独占鳌头。如果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成功的话,无形中将进一步壮大中信证券的实力,强化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优化全国布局,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不过,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还面临着障碍。一是交易双方虽然已签署了《意向性合作协议》,但意向性协议不同于最终协议,此次并购能否成行,显然值得观察。只有双方对交易整体方案、交易价格、发行股份数量、发行价格等具体细节等方面都达成了一致,并签署正式协议后,本次收购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是中信证券收购还面临着公募基金的一参一控问题。目前中信证券控股华夏基金,中信信托参股中信保成基金,符合一参一控的监管规定。而广州证券是金鹰基金公司的股东,一旦中信证券收购广州基金成功,中信证券将同时成为金鹰基金的股东。意味着到时候中信证券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同时参股两家公募基金,而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券商行业的并购大案,在10多年前的券商整顿潮时多次出现。10多年前,国内许多券商为了生存与发展,出现了众多的铤而走险的违规违法行为,最终,为数不少的券商要么被撤销,要么被关闭,要么被收购,其中还不乏像南方、华夏这样的大牌券商。此后,在监管部门不断推出券商行业创新举措的背景下,券商再也没有出现行业性亏损的现象,券商行业的发展也步入了正常轨道中。

    而自2015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再加上IPO审核从严,上市公司再融资收紧,对券商经纪、自营以及投行等业务都产生了影响,券商行业开始出现分化现象。比如像广州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前 11 个月实现营收11.88亿元,净亏损1.19亿元。实际上,因行情持续低迷,业绩出现亏损的券商并非只有广州证券一家。

    包括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在内,近年来发生多起券商并购大案,其实说明券商行业的洗牌大幕已经开启。具体到四起并购案而言,要么是大券商收购小券商,要么是券商间的强强联合,而在收购或强强联合之后,不仅券商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其实力无形中也增强了。

    包括券商子公司在内,目前国内合计有券商131家。其中虽然不乏有像中信证券这样的龙头券商,但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券商却是绝对多数。而且,市场的蛋糕也只有这么大,特别是在多数时间股市处于熊市或低迷的情形下,并不能让所有的券商都能够“吃饱”。今年券商行业出现的裁员潮、离职潮、降薪潮等,已从多个层面折射出券商行业的难题。基于此,今后券商行业出现“大鱼吃小鱼”、券商之间的合并或联合现象或成市场的常态。券商中的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局面将形成。

    实际上,外资控股券商的出现,也会倒逼国内券商行业的洗牌。日前,瑞银证券已成为首家外资控股的券商,今后市场上还会出现更多的外资控股券商。外资控股券商的出现,必然会对国内券商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中小券商的日子或更艰难。此时,被大券商并购,或实现强强联合,将成为券商行业的一种生态。

    国内券商行业重新洗牌,将促进券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美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与其拥有高盛、大摩、小摩等知名券商投行是分不开的。笔者以为,中国资本市场在把外资券商“请进来”的同时,国内券商也要勇敢地“走出去”,通过学习境外投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公司治理、内控机制等,不断提升自己,为逐步打造成全球性知名投行而不断努力。如此,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