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区县联播 > 正文

打破“大工厂带大农村”格局 “三大转变”助推“文旅成华”扬帆起航

金融投资报 2018-12-17 16:52:03
| |


        在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都市成华区始终是一个令人牵挂和关注的地方。走过辉煌与沉寂,经历了解构与重构,来自全国各地的早期“工业移民”与现代城市化“新市民”在这里融合,大批工业遗址在保护中获得新生,“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在这里扬帆起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已打破成华过去‘大工厂带大农村’的格局,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也开启了新时代跨越发展的崭新航程。”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区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成华区紧跟时代脚步,踏准时代节拍,抢抓成都“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北城改造工程”“中优战略”三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围绕“文旅成华”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城市“腾空间”、产业“优结构”、功能“补短板”、环境“提品质”,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物流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汇集地转型、生产为主的老工业区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升级、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我们正利用独特优势资源积极打响熊猫星球、夜游锦江、东郊记忆三个品牌,努力把成华建设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让‘文旅成华’享誉全国、走向全球。”

       【转变一】

       从工业物流集散地到现代服务业汇集地

       11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位于成华区建设南路的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现东郊记忆)入选,这里曾诞生过全国第一支批量生产的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

       “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后,红光电子管厂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音乐产业基地,成为如今的“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现在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总有各地游客和市民慕名而来观光休闲。每年有超1200场文化盛宴在此上演,囊括当红明星、时尚品牌秀、国际艺术节、音乐节……

       到上世纪90年代,成都东郊工业区2000人以上工业企业达16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与工业城区发展相伴相生的环境污染严重、市政功能滞后、生活配套匮乏等问题也交织凸显,成华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2001年开始,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大背景下,成华区按照市委实施“东调”“东郊惠民工程”“北改”等重大战略部署, 配合上百家企业陆续完成了搬迁改造,对8万产业工人生活区实现“二次搬迁改造”,累计腾出了近3万亩发展空间,为成华腾笼换鸟、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华区拥有成都丰厚的工业文明底蕴,有价值的工业遗迹14处,占全市50%,东郊记忆每年入园游客达500万人次,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让全球朋友认识成都和成华、让天府文化通向世界的新窗口。”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区利用工业文明遗址发展创意经济,让老旧厂房“长出”新经济,东郊记忆的华丽转身,是老工业中心城区成华转型发展的缩影。在重塑经济地理上,成华正高能级建设龙潭新经济、东客站枢纽经济、东郊文化创意三大市级产业功能区,高标准打造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三个区级产业集聚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以成都东客站为例。成都东客站正加速打造城市级百亿商圈,预计今年销售总额将突破100亿元。“年内形成特色楼宇3个以上;培育顾连、鹏益、圣丹福等一批总部类企业;确保酒店会展业营业额突破3亿元,举办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特色会展活动10次以上;累计引进医疗康养企业15家以上,累计引进新兴金融企业120家以上,累计注册资金120亿元以上;2018年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变二】:

       从服务于工业生产到宜居宜业现代城区

       这几天,成都市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已经成为“网红”——就在这个“网红”社区内,“和美•品生活美学馆”已然成形,它集便民微政务服务、共享图书室、生鲜零售等众多功能于一体,是居民充分参与共创、共建、共享的新型社区公共生活客厅。

       和美社区所在的保和街道,是成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一个缩影——占地1.5平方公里,地处成华、锦江、龙泉交界,辖区内共有18座商业楼盘,现有居住人口8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商住社区。“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辖区内居住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原先的基础配套设施已与目前的社区结构不匹配,社区治理服务短板长期制约社区服务发展。”保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社区发展治理上,和美社区把高品质服务项目“打包”带进社区。目前,入驻和美社区的生活服务类项目已有24个,每周为居民提供的免费公益活动和课程多达数十个,涵盖的内容包含了家庭亲子、文化教育、文体艺术、康养护理、文创生活、农业生鲜等六个方面。

       不仅仅是在新建社区,在成华区老旧社区也发生着巨变。

       双桥子街道,是成都工业基地缩影的国企成都420厂主要生活区之一,在双桥辖区形成的750亩、6条街、200栋、3.3万人的生活区保留在主城区。“文化氛围不浓、环境秩序脏乱、公建配套滞后、临街业态低端。”双桥子街道签约规划师、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六院副总工程师李江林说。

       双桥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420新街区,伴随420生活区移交地方政府的进程开始。经过发放问卷、企业座谈会、居民坝坝会等广泛征求居民和驻区单位意见,最终形成“1236方案”即1个中央绿地广场、2个公共厕所、3个社区服务中心、6条工业文明特色的主题街。

       社区发展治理的推进,让420生活区居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向往。今年十一月,规划方案出来后,420生活区近300名居民向成华区政府写了一封联名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这个规划,很贴民心,很接地气,又有现代感,我们坚决支持与配合。”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华区先后完成115家国营大中型企业生产区搬迁改造和近8万群众生活区搬迁改造,基本完成绕城以内传统低端仓储、物流、批发市场调迁,多元投入1864亿元实施了1006个旧改项目,相继完成棚改危改自改面积386万平方米、整治老旧院落640个。

       从服务于工业生产向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区转变——成华正加快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新体系。

       【转变三】

       从传承工业文明到加速生态文明  

       日前,从成华区北湖管委会传出消息,北湖生态公园自今年2月下旬开工以来,即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开园。北湖公园绿化建设面积710亩、水域面积400多亩的成都北湖生态公园核心区。

       “北湖生态公园有机连接了成都市三环熊猫绿道和环城生态区绿道,将成为中心城区既优美又具有国际范儿的公园。”成华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加快北湖生态公园建设外,该区还启动了莲花公园、羊子山公园等新建公园绿地项目。按照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总体部署,近年来成华区建设先后打造了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二仙桥公园、海滨公园4大中央公园,以及22.65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持续推进绿道、公园和绿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在成都市上风位置形成“楔形绿地”嵌入格局,充分保障了成都“城市微风走廊”的清爽与健康。

       成华区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高标准建成白莲池公园等百亩以上的城市大公园18处,大力实施“两拆一增”,新建小游园、微绿地137处,建成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13平方米以上,超过国家公园城市的水平,群众将享受到更多绿色福利。

       “我们将打好工业文明和熊猫文化这‘两张牌’,筑牢生态本底,全力推动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打响享誉全球的‘文旅成华’名片。”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华正主动对接成都市关于世界文化名城战略部署和“三城三都”建设工作部署,提升整体策划水平,以太古里、猛追湾、东郊记忆、熊猫基地为旅游轴线,整体规划精品线路和连片旅游区,打造体验消费新场景,打响熊猫星球、夜游锦江、东郊记忆三个品牌,让“文旅成华”享誉全国、走向全球。

       以熊猫文化为例。成华区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所在地。

       今年1月,成都与法国合作方在北京签约,将在成华环城生态区打造“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200亩,是现有大熊猫基地的3.5倍,将由法国戴罗乐公司等提供项目整体设计,整合法国最优秀的业界创意机构、博物馆及相关产业公司打造。“这是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主题、以国际领先规划理念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将让成华独具魅力的大熊猫国际品牌和环城生态区绿水青山真正发挥出黄金效应。”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