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区县联播 > 正文

成华区从医疗机构相对匮乏到优质资源加速聚集

金融投资报 2018-12-12 09:35:21
| |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大农村”,成华区自建区以来,一直面临着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成华区始终把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改善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年来,成华区牢牢把握国家、省、市改革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健康成华”,大力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逐年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建强基层医院、升级驻区医院、引进品牌医院,不断探索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成华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四川省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都市医改工作成效明显区县等荣誉称号。

 

       倾力打造医疗健康“航母”

       全面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

       成华区利用东客站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周边既有资源优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高端定制一站式健康生活新地标”——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成功引进了百汇国际医院、顾连康复医院、圣丹福整形美容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满足了辖区群众从基本医疗到特需医疗的个性化就医需求。

       据了解,位于成都东客站经济枢纽发展区的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目前已吸引9家国内外知名医疗健康机构入驻。其中成都第一家外资三级综合医院成都百汇医院,预计投资3亿元,开设床位350张;已建成投用的顾连康复医院,开设床位100张,是西南首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国际康复专科医院;圣丹福整形美容医院,拥有会诊、治疗、康复、护理于一体的专业化优质医疗系统,打造为西南地区国际医学美容新地标;协和国际颐养中心,打造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养老综合体,整合护理医院、老年大学、商业配套等养老需求,旨在为有养老需求的人群提供舒适、安全、价格合理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成都市配置最完善的医养综合体。

 

       5年投入3.5亿元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建区之初,成华区的医院多数以企业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主。随着成华区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原先的乡镇逐渐变成了街道办事处,老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或改制,企业医院逐渐从企业剥离,乡镇卫生院逐步转型为区属医院。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全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区属公立医院大多无等无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起步较晚,整个卫生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成华区卫计局局长何艳红介绍说。

       “十二五”以来,成华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原则,累计投入3.5亿元高标准建成投用10家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1150万元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设施设备,且在未来三年内,还将投入1.06亿元继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设实施以来,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其中1家中心跻身全国百强。与此同时,成华区还不断加快区属医院升级改造。原来的青龙乡卫生院面积不过百余平米,只有2个科室、2名专业医生,还没有住院部,如今已“华丽变身”为一家区级综合性医院——成华区第三人民医院,该院建筑面积7000㎡,配套13个临床科室、184张床位,专业医护人员138名,日门诊量400余人次。

       回忆起当时第一次走进区三医院的情形,院长刘健这样讲到:“曾经想象过基层医院条件简陋,但是没想都会是如此情形,那就是个门诊部,说是‘医院’实在太牵强了。”12年前第一次与区三医院结缘,到后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医院推陈出新,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句“走进成华三医院,一切我帮你办”,口号不仅是这样喊,医护人员也是这样做的。它感动了市民,激励了医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好的状态为市民服务。

       除了对区属医院进行升级改造,成华区还围绕打造“健康成华”,指导辖区内的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誉美医院、成都新华医院顺利完成改扩建,协助市六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一步加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为构建“健康成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成华区三医院和华西医院加强深度合作,建立了区域检验中心、区域阅片中心、区域心电中心等三大中心,下一步还将规划建设血透和体检中心。”何艳红介绍到成华区还积极引进大型综合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其中建筑面积17.6万㎡设置床位1200张的市二医院龙潭医院预计2020年建成;建筑面积5.3万㎡,设置床位499张的成都东篱医院预计2019年建成;新生堂妇儿专科医院、顾连康复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现已建成投用。

 

       创新城市医联体模式

       家门口享“华西专家”服务

       近年来,为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成华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入城市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探索构建了“以卫计局为联接枢纽,上联大型综合医院,下接基层医疗机构”的“N+1+n”医联体模式,与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省市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尤其是2016年9月,成华区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推行符合中心城区实际的医联体合作模式,有力加快了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步伐。随着“政府主导搭建平台,院地结盟共促发展”分级诊疗模式纵深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接诊病种、双向转诊量大幅提升,承接分级诊疗的基层基础不断强化。

       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2月,为有效落实分级诊疗,积极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华西医院”,切实为辖区居民带来医疗便利。中心主任马昆告诉记者:“居民在我们这儿就能挂到华西医院专家的号,每天还有固定的华西专家坐诊,时间表也张贴在大厅。如果患者有需要,还可以安排视频连线,请华西专家在线问诊,最终由华西医生出具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实现了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随着健康城市理念的持续深入,成华区还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参与、专科医生支撑、基层医生实施”的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组建了78个由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团队参与指导的新型家庭医生团队,共同推出了适合成华区居民需求的慢病签约服务包,为签约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在慢病患者和老年人相对集中的社区院落建立了15个“健康驿站”,提供家庭医生院落“零距离”服务,让居民不出院门即可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

       家住双桥子的张大爷在社区看了一年病,这个冬天他的血压没有多大波动,都得益于家庭医生的照顾。从家庭医生第一次上门时他的不信任,到现在提起家长医生便赞不绝口,这样的改变都离不开“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和家庭医生团队的付出。华西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斯是该医疗联盟派遣专家之一,负责指导高血压的社区管理,王斯不仅会定期到中心巡诊,平时还会为中心的家庭医生做专科培训和病案指导。从患者,到家庭医生,再到华西专家,形成一对一的“三级连贯管理”,这就是华西医院目前以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对象,正在探索的一种高血压管理新模式。

       李璐是卫生服务中心“李璐工作室”的负责人。谈及在双桥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历,李璐感叹道:“是成华‘医联体’让自己受益,通过在华西医院两年的学习,拿到了华西医院联盟证书。去年还作为四川省仅有的两位医生,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全脱产培训,要是换做以前工作的企业医院是不可能的。现在我的工作室共有300多名特需病人,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升,职业规划也很明确。”

       联盟建立合作以来,成华区接受了国务院医改办专家组、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及省、市卫计行政部门的视察指导,并先后4次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性会议上做交流发言。2018年,联盟工作获央视报道,联盟的检验同质化创新案例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十大价值案例”,成华区被评为全市“医改工作成效明显区县”。随着成华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民“首诊在基层”的就医习惯正逐渐形成,更多患者信任并愿意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分级诊疗体系初具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成华区经历了从医疗机构相对匮乏到优质资源加速聚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三甲医院专家看病的就医愿景逐步成为现实。下一步,成华区还将进一步加强省、市、区三级联动,制定出台系列扶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支持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为打造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区而努力奋斗。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