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区县联播 > 正文

“小学校大雅堂” 成都市实验小学纪念建校100年

金融投资报 2018-10-26 16:37:31
| |


       百年未变校址,成都市实验小学将于10月28日迎来百年华诞,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将回到母校参加庆典。百年建校史,实验小学始终葆有创新活力,从民国时期自主编撰教材,到成立全国第一个家长学校、第一所小学网校,“实验研究”的使命始终伴随着这所百年小学校。

       百年校史,办学特色曾引起国际关注

       位于成都市中心明皇城后载门旧址,现后子门街人民中路一段22号,百年实小经风栉雨,一直走在“实验研究”的教学前沿。100年间,成都实验小学历经国立高师附小、国立川大附小发展阶段;1935年,根据“实验研究、辅导地方”的建校使命,创立为省立成都实验小学。至1948年的13年间,学校推行类似于今天亦在探索的“分层教育”的新学级制,鼓励学生自由发展;教材除语文、算数外,都不用现成课本而按“适合抗战建国需要的,适合学生需要的,适合课程标准的,适合地方性的”原则收集材料,自行编辑。

       上世纪40年代初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吸引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时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1942年5月,印度政府教育司司长沙金脱先生到校参观。1943年9月,英国议员华德女士也到校访问。其间,苏联友人亦曾来校参观访问,并应邀向全校师生做了名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儿童》的讲演。1944年5月,美国新闻处还派出摄影人员来校拍摄儿童生活影片。

       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实验小学启动了教学整体改革。1983年,实验小学首创我省第一所家长学校,探索家校联动教育,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1996年,实验小学被确定为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1984至1996年历时12年的学校教育整体结构改革实验研究,“校本课程”与“兴趣活动”率先走进了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实小得到了最为广泛的重视。 

       2001年,实验小学教学成果《活动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获得中央教科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学校提出“雅教育”理念,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实小集团开始设立分校,到目前为止拥有六所分校,均为公立学校,直接受益学生上万人。 

       2012年,成都市实验小学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小学网校,启动了小学全日制远程植入式教学,成为“全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示范学校”。学校运用远程教育精准扶智的网校研究成果拓展至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薄弱贫困地区的100多所学校、3500多名教师,60000多名学生受益, 2018年获得四川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2018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百年华诞,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响应

       去年6月,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一封邀请函,面向全球发起了“百年实小,欢迎校友‘回家看看’”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根据校友回应而绘制的实验小学校友地图,可以看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都有实小校友,国内实小校友以在西南、华北、华中一带最为集中。 

       3月18日,40名实小毕业校友回到童年时的母校。在校门口特别的签到板上,他们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像小时候一样。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带领实小管理团队和可爱的孩子们在门口迎接回校的校友们,过去的时光一点点浮现。 

       学校里的樱桃树还在,七颗松也还在。五六十年代的草房、七八十年代的砖房、到跨世纪的教学楼,弹指之间,老照片上的变化把校友们带回了儿时记忆。 

       许多校友写来贺信。实小校友、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贺信中写道:“时光如炬,实小学子茁壮成长,母校桃李满天下。为此,我感到非常骄傲:母校育人为本、树魂立根,无愧建校使命,无愧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栋梁之才。” 

       许多校友写下回忆文章。校友兰若写出《记一次运动会》,回顾30多年前与班主任老师的一番对话。校友韩俊1975年从实小毕业,他满怀深情地写下清新小诗《母校映像》。从上世纪5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各个时代的实小校友或留言或送传老照片或向昔日老师问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母校的祝福。 

       一位年过八旬的校友托子女送来了上世纪30年代由学校自主编撰的补充教材《低级幼稚园儿歌》,70余首生动、活泼的儿歌,把许多老成都的事物和场景带给孩子,例如成都人耳熟能详的《打铁》即收入了书中:张打铁,李打铁,叮叮当当快打铁,打成镰刀好割麦,打成刀枪好杀敌。 

       精通辞赋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昌余是实小学生的家长,他特意为实小创作的《小学校大雅堂赋》。10月28日,浓缩了实小文化精髓的这篇赋,将于10月28日由实小全体教师压轴呈现。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