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公司分析 > 正文

郑州银行携隐患征战A股:不良贷款上升 拨备覆盖率骤降

金融投资报 2018-05-21 17:40:33
| |

       ■ 金融投资报记者 苏启桃

       5月22日,又一家城商行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银行”)迎来上会。郑州银行已经于2015年在H股上市,如今再战A股,主要是欲再募资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H股上市之后的这几年,郑州银行发展较为迅速,但明显隐患伴生,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叠加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


       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资料显示,郑州银行总部位于河南省,主营业务为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截至2017年6月末,其设有153家机构(包括1家总行、10加分行、141家支行及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覆盖了河南省主要地区。

       业绩来看,最近几年公司发现迅速。2014-201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5.33亿元、78.36亿元、98.73亿元、102.13亿元,对应的各期净利润分别为24.63亿元、33.56亿元、40.45亿元和43.34亿元。

       与此同时,郑州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也呈上升趋势。招股书和郑州银行2017年报显示,2014-2017年,公司不良贷款分别为5.83亿元、10.40亿元、14.57亿元、19.26亿元,逐年递增;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0.75%、1.10%、1.31%和1.50%,快速增长。

       即便与已上市的同行(城商行)相比,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居高。举例而言,2014-2017年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0.92%、0.91%、0.82%,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4%、0.83%、0.87%、0.86%,而已上市7家城商行2016年、2017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1.24%、1.23%,均低于郑州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占比较大,增速较快。公司称,截至2014-2016年末、2017年6月末,公司制造业公司贷款的不良余额分别为3.21亿元、4.93亿元、689亿元和8亿元。


       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

       就在郑州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逐年增长的同时,拨备覆盖率却逐年大幅下降。

       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目前监管的标准是拨备覆盖率大于或等于150%。

       回到郑州银行,招股书和年报显示其2014-2017年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01.66%、258.55%、237.38%和207.75%,最近几年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再以上述对比的同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为例,前者近四年的拨备覆盖率为285.17%、308.67%、351.42%、493.26%;后者近四年的拨备覆盖率为325.72%、430.95%、457.32%、462.54%。而已上市7家城商行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62.22%、263.98%、280.36%,呈上升趋势,且均大于郑州银行。

       公司表示,2017年以来同行业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开始回升,与公司变动趋势不同,主要原因是本行贷款集中于河南省,当地经济回调较经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滞后,造成本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双升”中。


       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划清”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银行,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而此前一些银行在上会时也被要求对此项业务风险进行说明。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郑州银行为避免该项业务风险,已经减少乃至不再向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招股书显示,郑州银行融资平台贷款客户主要将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等项目,并以上述项目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偿还贷款。公司称,其无法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体由于运作不规范、负债程度高和收入不具备可持续等情况可能引起的违约风险。此外,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项税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宏观经济波动、国家政策变化、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等因素均可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其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于是数据显示,2014-2016年末、2017年6月末,公司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余额为7.92亿元、4.95亿元、0亿元、0亿元,2016年开始其已经不再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

       上述相关问题,金融投资报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郑州银行能否成为首家“A+H”中小银行,本报将持续关注。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