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
端午假期,成都文旅市场在龙舟竞渡的乘风破浪与非遗盛宴的轮番绽放中,再次出圈。以733.2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52.3亿元的旅游收入,成都再一次交出了文旅融合的亮眼答卷。
来自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成都共接待游客733.2万人次,同比增长6.6%;实现旅游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0.8%;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4.3%。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419.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
非遗与民俗的盛宴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端午假期,文旅市场涌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消费新场景。携程、同程旅行、去哪儿、飞猪等多家OTA旅游平台发布的端午出游消费数据显示,从玩法来看,民俗体验、周边短途游、避暑游成为三大核心增长引擎。
其中,作为文旅市场“香饽饽”的成都,热度居高不下。位列端午亲子游城市榜首、国内游热门目的地前三、租车热门目的地前五......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这座城市的魅力,点燃了传统节日的消费热潮。
记者从携程方面获悉,截至目前,端午假期,四川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0%。其中来自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广州等地来的游客居多。
聚焦成都,今年端午假期,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为契机,“这个端午到成都过非遗节”大热主题,至此端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文旅大餐。据统计,仅端午期间,成都开展各类文旅活动800余场。
可感、可玩、可尝的沉浸式非遗“寻宝”盛宴,吸引力持续“拉满”。来自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显示,端午假期,非遗博览园共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现场销售总额达1222万元,达成IP授权合作意向162个。
夜幕降临,在锦江河畔,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这里不仅有束发佩剑的诗人吟唱《离骚》,还有戴着墨镜的NPC们随着电音节拍摇摆,古典与现代的跨界互动,引发阵阵欢呼。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冉举着手机惊呼:“刚到码头就碰上了国潮巡游的场面,简直像在历史书里蹦迪!”
夜游锦江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假期,夜游锦江还联动成都公交共同推出水陆联动新玩法。市民游客可在春熙路搭乘夜游锦江观光巴士,该观光专线不仅将成都地标性夜色尽收眼底,还能直达夜游锦江多个码头,无缝衔接水陆游览。游客刘女士感叹道:“乘巴士赏夜景,再换乘游船,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成都独特的端午魅力。”
“端午假期,夜游锦江共计接待游客约8.78万人次,产生消费游客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6万元。”夜游锦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龙舟经济:在四川何以乘风破浪
纵观全国,有“水”上非遗之称的龙舟赛更是端午民俗游目的地的吸人利器。携程数据显示,佛山、汨罗、聊城等地热度飙升。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假期,四川各地将端午元素深度融入各种赛事,举办精彩纷呈的龙舟竞渡和全民健身活动。如第三届黄龙溪端午龙舟赛暨龙船大会、2025年简阳首届水上运动会暨第四届龙舟赛、“爱成都·迎世运”大邑县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新”全“邑”龙舟邀请赛等。
同样是端午假期的重头戏,新津同步上演“速度与激情”。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暨新津天府端午龙舟会,作为成都世运会前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48支龙舟队齐聚南河城区段,展开激烈角逐,吸引了超7万名游客现场观赛,将端午的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来自新津区文广体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新津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26.77%;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3.6%。
新津区供图
继荣昌卤鹅之后,新津黄辣丁更是凭借精彩的龙舟赛事,接住“流量密码”,迎来“泼天富贵”。
假期首日,中午时分,新津胖大姐黄辣丁鱼庄早已座无虚席,其当天鱼鲜消耗量突破600斤,是平日的三倍。
火爆的场景同样出现在新津一家以酸菜鱼闻名的罗家饭店。“在高峰期,厨师们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营业额增长了好几倍。”该店老板说。
据新津水产行业协会透露,新津天府龙舟会期间,该协会会员企业的鱼鲜供应量翻了至少2倍。
据悉,端午假期,前往新津的高速公路上,车多缓行;周边酒店“一房难求”,入住率高达90%以上。此外,数百家非遗传承人、知名商家沿南河两岸布展,非遗产品、民俗文创、地方特产琳琅满目,形成了一条流动的文化消费带。
与此同时,端午假期,黄龙溪镇举行的龙船巡游、龙舟赛、龙舟市集、抢鸭子、绿道骑行、民俗游园会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大饱眼福,乐享端午假期。
鼓声渐歇,赛事所激发的文旅消费新活力仍在不断释放,游客络绎不绝。
新津区供图
当百年龙舟竞渡的浪花撞上非遗的创意浪潮,以一场民俗盛宴为契机,各地将龙舟赛的“流量”,转化为全域旅游的“留量”与“增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将文旅融合这一考题写出了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