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 > 正文

金报深观察 | 龙年春节消费数据中的转型之变

金融投资报 2024-02-21 17:20:27
| |
人潮涌动的各大商圈、人气爆棚的博物馆、排长龙的热门餐厅、热情高涨的年货购买潮……多个领域热辣滚烫的成绩单彰显着内需的蓬勃脉动,也折射了经济动向及社会转型之变。

金融投资报记者 梅婧

随着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收官,一份亮点纷呈的消费大账单已然出炉。

人潮涌动的各大商圈、人气爆棚的博物馆、排长龙的热门餐厅、热情高涨的年货购买潮……多个领域热辣滚烫的成绩单彰显着内需的蓬勃脉动,也折射了经济动向及社会转型之变。

万亿消费之城蓄势发力

{提要:春节期间,成都215条特色商业街区客流量达1612.3万人次,同比增长63.5%,营业额约161.2亿元,同比增长215%。}

龙腾虎跃的消费市场中,将春节仪式感和氛围感拉满的各大商圈,当仁不让地成为促进消费的主力军。

据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分析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重点商圈客流量累计达到2.5亿人次,同比增长18%,外来客流增长明显。

作为刚刚晋级万亿消费之城的成都,各大商圈亦不断挖掘消费潜力。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市215条特色商业街区客流量达1612.3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63.5%,营业额约161.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15%。

“成都商场年味很浓,每家商场的活动、品牌都不一样。除了传统活动外,还有不少新花样,丰富多彩。”从新疆哈密到成都探亲过年的郑女士赞叹不已:“我们住在亲戚家,附近的滨江天街在办天桥潮流大秀,一座长长的天桥被打造成时尚走秀艺术场,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过街天桥。其采用国际象棋的主题形式,路面颜色非常明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走秀自拍,我们也拍了不少照片,夜景特别漂亮。”

太古里商圈、万象城商圈、大源商圈等商区更是热闹非常,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

对于刚刚迈进万亿消费之城的成都来说,在新一轮消费变革之下,如何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探索更多消费新路径,从而实现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是当下的关键所在。

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成都将聚焦国货“潮品”等打造线下特色消费场景100个,提质发展成都“老字号”,赋予千年商都新的时代内涵。

在这个龙年春节中,“国潮”成为更多消费者的年货首选,不少品牌也聚焦“国潮”风创新消费场景。如星巴克在宽窄巷子店和锦里店推出了本土化新春游园;双流机场店、天府机场店则是新春旅游打卡,包括摸福字、猜灯谜、写福字等特色年俗活动,以“国潮”风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金融投资报记者还注意到,春节期间,多家西南首店及旗舰店亮相成都,首店经济为春节消费注入了新动能。如主打潮流生活的滨江天街引入诸多国际国内潮流品牌和品质生活方式品牌首店、全新形象店,包括灵泊尘隐沉浸式剧场、方格大战、火啫啫等品牌。

新型消费背后的文创力量

{提要:热门博物馆榜单显示,前十席位中成都占三席,武侯祠力压故宫位列第一,杜甫草堂位列第五,金沙遗址位列第十。}

活力四射的成都消费市场,商场、集市、景区、特色餐饮店等传统春节消费场景依然火爆;与此同时,文化体验、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等新型消费也强势崛起。

数据显示,这个春节成都不仅进入春节假期国内热门目的地Top2,是“00后最爱去的城市”,在全国各大博物馆的热度“比拼”当中,更是赢安逸了。

春节国内热门博物馆榜单显示,前十席位中成都就占了三席。武侯祠博物馆力压故宫博物院位列第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列第五,金沙遗址博物馆位列第十。其中,武侯博物馆的“2024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成为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成都年味的人气打卡地。主题灯展中,AR、VR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叠加在现实灯光场景之外的沉浸式“三国元宇宙”,古典与科技交相辉映。

东郊记忆园区中,《你好,苏东坡》沉浸式宋韵艺术展、《三体》沉浸式艺术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城南交子大道天府双塔沉浸式光影秀及元宇宙街区人气飙升……

龙年新型消费频频“刷屏”的背后,是成都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及数字技术赋能催生文化产业新体验、新消费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1940.13亿元,同比增长16.72%,占成都GDP的比重12.04%,全市共有境内外文创上市公司22家,位列中西部第一。而在年前,成都又一家数字文创企业——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星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宣布冲刺港股IPO。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文博消费、沉浸式消费背后出现了不少本土文创公司的身影。如与成都博物馆携手共同打造珠宝沉浸交互式数字展的场景之一的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交子大道AR元宇宙街区掌舵者世优宇宙(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联合出品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域上和美集团等。

藏在数据中的转型之变

{提要:纵观龙年春节消费市场,在风云莫测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正从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较之窥见万亿消费之城下的升级方向、穿透沉浸式消费背后的文创力量,浓缩在各类统计中的一个个数据,则更能直白地感知到龙年经济开年的热度及指向。

春节期间,国内游人次达4.74亿、花了6326亿元;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80.16亿元;1月18日至2月6日年货节期间,网络零售额接近8000亿元……

其中,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吃喝玩乐购”数据在捕捉消费动态的同时,也折射出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图景。

来自京东的春节消费观察显示,各地特色类产品的跨地域流动,成为龙年年货消费的新特点,东北粘豆包、北京烤鸭、澳洲安格斯牛肉、智利帝王蟹……一大批原产地特色产品实现更大范围流动,给消费者新年餐桌增添更多地道年味。

跨区乃至跨境流动的年货,是得益于最近几年不断发展、日益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及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数字、智能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吸引了诸多消费者。京东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家电产品市场消费旺盛,品质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智能化家电较为热销,炒菜机器人、咖啡机、洗鞋机、衣物消毒机、台式即热饮水机、除湿机等清洁类电器消费热度提升。从地域消费来看,县域农村地区年货消费升级趋势更显著,更多样的升级型家电产品同比增长亮眼。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春节消费中,传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C位。不仅仅是传统民俗产品及国潮服饰,非遗的重点领域,赛罕窗花、自贡彩灯、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这些常出现在纪录片里的非遗符号,成为年轻人装饰小家的新方式。“国潮经济”和“文创经济”的大火,其背后是汲取传统文化在“国潮经济”赛道上,不断筑牢品牌自信的国货产业升级。

当然,更为明确的信号是,统计显示,2023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5%。

纵观龙年春节消费市场,既能看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触摸到开年经济的温度,也意味着当下的社会转型之变:在风云莫测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正从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