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首页头条 > 正文

证监会放大招:科创板禁止房地产、金融投资企业上市!上交所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1-04-17 09:20:37
| |
中国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新规将直接影响3.5万亿的科创板市场。

“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4月16日,中国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新规分类界定了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了负面清单制度,继续坚守科创板上市的“硬科技”定位,将直接影响3.5万亿的科创板市场。

图片

坚守科创板市场“硬科技”定位

四方面修订科创属性评价体系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会同上交所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扎实推进试点注册制和关键制度创新,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市场总体反应正面积极。

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从修订内容看,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后将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

图片

二是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其中提到,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图片

三是在咨询委工作规则中,完善专家库和征求意见制度,形成监管合力。

四是交易所在发行上市审核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关注发行人的自我评估是否客观,保荐机构对科创属性的核查把关是否充分,并做出综合判断。

与证监会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相配套,上交所同步修订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图片

《暂行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明确科创板优先支持方向,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以及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二是增加研发人员占比作为科创属性的常规指标,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三是明确发行人对技术先进性、科技发展方向、行业领域及相关指标的披露要求和保荐机构的核查把关责任,不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判断依据;

图片

四是明确审核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判断企业科创属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咨询作用。对于《暂行规定》修订前已申报企业的科创属性指标要求,仍按其申报时的相关规定执行。

图片

修订思路:聚焦支持“硬科技”核心目标

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公司质量

事实上,早在2020年3月,证监会在总结前期审核注册实践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委认真研究论证,就出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

从一年来制度运行的效果看,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出,增强了审核注册标准的客观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科创板集聚优质科创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250家,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

据2019年报显示,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研发投入金额1.17亿元,平均发明专利75项,均显著高于其他市场板块,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等先后实现上市,科创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场包容性逐步显现。

但申报和在审企业中也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需要结合科技创新和注册制改革实践,进一步研究完善。

从修订思路看,科创板各项制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这是检验科创板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

这次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思路是: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标,突出实质重于形式,实行分类处理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丰富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并强化综合研判。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制度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科创板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61家,总市值超过了3.5万亿元,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将对科创板市场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图片

针对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的修订,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办好科创板、做好注册制改革试点关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局。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障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交所也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强审核判断把关,加强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形成合力,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创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