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联播 > 正文

巴中市银发族乐享支付暖阳

金融投资报 2025-04-07 17:11:00
| |

金融投资网讯 在四川东北部的秦巴山区腹地,巴中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4%,农村老龄化率超27%。面对深度老龄化挑战,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以支付服务适老化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构建“硬件筑基、数字搭桥、服务破界、宣教织网”四维一体服务体系,让银发群体在数字浪潮中“跨鸿沟、享便利、守幸福”。

硬件筑基:从“标准化”到“人性化”

走进巴中市南江县中国银行营业部,银杏叶造型的“巴山银发驿站”标识泛着暖光。驿站内,放大镜、老花镜、血压仪、轮椅、助听器等适老设施一应俱全,窗口的“敬老专座”配有软垫靠背,语音叫号系统设置老人优先专属号。“以前取养老金要排队半个钟头,现在刷下身份证就能优先叫号,工作人员还教我用存折存取款机,两分钟就办好了!”72岁的王大爷感慨道。

据悉,“巴山银发驿站”是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为探索“养老金融生态圈”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之一,全市银行网点100%配备助老设备九件套,“流动服务车”定期下乡,364台存折存取款机覆盖所有乡镇,保留纸质凭证等传统服务方式。数据显示,适老化改造后老年客户业务办理时长缩短40%,满意度达98.6%。

数字搭桥:从“数字盲”到“智能通”

为破解老年人“听不懂、看不清、不会用”智能设备的痛点,在科技赋能的浪潮下,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推出“简版”手机银行,加载大字体、简洁界面和语音导航、反诈提醒等贴心功能。银行还通过“银发课堂”“银发港湾”等一系列活动,为老年客户提供支付服务指导和演示,让老年人轻松掌握智能终端使用技巧。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银行机构正创新开展“银龄支付体验官”专项活动,邀请老年人参与支付服务设计测试,并收集反馈意见建议,截至目前,收集有效建议87条,转化为增加界面对比度等10余项服务升级。

服务破界:从“柜台内”到“家门口”

“张婆婆,您的社保卡密码重新设置好啦!”近日,巴中农商行“金融助老服务队”,驱车两小时深入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为86岁的独居老人张桂芳成功办理了社保卡激活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背包银行”服务模式已覆盖全市32个偏远乡镇。2025年以来,巴中市银行机构累计开展上门服务851次,远程视频服务613次,解决老年人特殊业务办理难题1265件。同时,针对山区留守老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推动金融服务嵌入18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升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支付、转账、养老金查询、医保缴费、零钱兑换等10项高频事项,辅以线下自助终端方言语音引导,形成“线上简操作+线下强辅助”的服务闭环,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办理基础金融业务。

宣教织网:从“填鸭式”到“沉浸式”

“陌生电话莫轻信,验证码是命根子!”在巴州区回风亭社区,“金融知识老年学堂”座无虚席。老年人群体因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以及对新技术较弱的适应能力等特点,成为诈骗犯罪的“易感人群”。

近年来,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联合巴中市公安部门,通过坝坝电影、社区展演等形式开展巡回展播,工作人员用“一教二练三回访”的沉浸式教学,手把手教授移动支付操作及反诈知识,累计覆盖30万老年群体。2025年以来,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银龄反诈故事”征集活动,收集巴中本地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的支付骗局,通过《巴中日报》、掌上巴中等本土媒体传播,透过老年人视角揭示诈骗手法,警示效果明显。截至2025年3月,巴中市银行机构累计开展沉浸式知识讲座800余场,全市涉老支付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7%,老年群体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

人民银行巴中市分行负责人表示:“适老化支付服务不仅是金融为民的必答题,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践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保留传统支付方式、优化移动服务体验、推广示范网点经验、强化常态化宣传’四大方向,持续深化适老化支付服务,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的金融服务。” (李亚会 何颖)


AI推荐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