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原 本报记者 彭江
近日,记者在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看到,黄色的油菜“花浪”在微风吹拂下翻涌,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的“新画卷”。为期三天的以“金色花海·归居田园”为主题的油菜花音乐节谢幕,成功地吸引了数万名游客纷至沓来。
这场为期3天的盛会,不仅是一场自然与艺术的邂逅,更是以“场景创新+流量转化”,重构乡村消费空间的生动实践。从传统农业到文旅融合,从单一赏花到多元体验,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以花为媒,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协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场景创新:从“单一赏花”到“多维体验”的蝶变
“过去游客来修文,拍几张照片、逛一圈就走,人均消费不到50元。如今我们通过场景再造,让‘流量’真正变成‘留量’。”修文镇文旅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当地以“油菜花+”为核心,打造了八大主题场景,构建起覆盖全年龄层的沉浸式体验网络。
在花海中央搭建起露天舞台,民谣乐队、本土歌手轮番登场,音乐嘉年华的声浪与花香交织;花径深处,百余名汉服爱好者衣袂翩跹,簪花仕女与金黄色的背景构成穿越千年的诗意画卷;专业摄影师穿梭其间,即将到来的、用镜头记录“最美春天”的摄影大赛,激发游客自发创作和传播。这种“景观+艺术+社交”的场景设计,使自然景观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游客停留的时间从平均1.5小时延长至4小时。
在贯穿花海的田园绿道上,修文镇巧妙布局消费节点:有机小番茄采摘园里,家庭游客一边品尝,一边体验农事乐趣;市集汇聚了30余家摊位,果蔬酱、菜籽油等农产品化身精致伴手礼;草坪茶歇区提供花田烧烤,都市青年纷纷奔赴油菜花地享受慢生活。数据显示,市集日均营业额超过4万元,印证了“场景即消费”的逻辑。
摄影大赛设置“修文春日”话题,鼓励游客发布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破百万;汉服体验馆推出“修文油菜花”打卡路线,联动直播带动线下销售;音乐节开设专属话题,集成门票、餐饮和交通服务,沉淀私域流量。活动首周,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突破5万次,文旅品牌认知度提升42%。
农文旅融合:创新传统农业模式 激发乡村活力
“本次修文镇油菜花音乐节,我们以‘花海+文化’为核心,邀请成都、乐山及本地音乐人举办田野音乐会,让游客不仅能徜徉金色油菜花田拍照打卡,还能品尝乡村美食、体验汉服文化、参与农事研学等活动,让乡村振兴既有‘颜值’更有‘趣味’,丰富了农文旅内涵,打造出四季可游、流连忘返的农旅目的地。”东坡区修文镇音乐节活动负责人表示。
修文镇深入挖掘传统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精心打造了画麦田、归园田居家庭农场、鱼稻共生等多条油菜花主题旅游线路,将油菜花观赏与农耕文化、乡村美食、民俗风情、农田休闲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体验。
近年来,修文镇通过打造“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新业态,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修文镇镇长李三俊表示:“我们将以‘农文旅体’融合为抓手,整合修文镇岳营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浩古山红色研学基地、东坡故园考古遗址、三宝油菜花田等特色资源,持续办好乡村音乐节、‘村BA’等品牌活动,不断丰富田园民宿、研学营地等新业态,形成修文镇独具特色的农文旅线路,不断融入市、区三苏文化旅游框架和天府旅游名县体系,打造城乡融合、农旅互促的生动修文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