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财富生活 > 正文

财富管理赛道升级 从业人员如何“练内功”?

金融投资报 2022-05-16 16:54:00
| |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显著增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投入到财富管理市场。对于从业人员而言,面临升级赛道,如何练好“内功”,也成为必修课。

金融投资网记者 吉雪娇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显著增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投入到财富管理市场。对于从业人员而言,面临升级赛道,如何练好“内功”,也成为必修课。

近日,STEPChina和普益标准共同主办的“首届家族财富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研讨会”正式举行。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家族办公室、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以及学术界专家线上参会,以“家族财富规划与管理人才培养”为主题共同探讨国内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财富管理需求迎“变”

相较于第一个财富管理十年,目前财富管理客群的年龄结构和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岷看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从1.0阶段向2.0阶段的转变过程中,不论是结构优化,还是质量升级,包括半径拓展,都处在一个阵痛与升级交织的关键时刻。随着高净值人群的稳定增长,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也相应地出现了财富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凸显、客户风险偏好趋于理性、家庭金融理财行为数字化加速、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结构重塑、供需双方财富管理逐渐理性等系列变化。

“在资管新规颁布3年半的时间中,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居民财富再配置转化,这为理财师队伍的发展,为家族财富规划与管理人才队伍的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旭阳表示,尤其在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资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以及家族财富管理都应该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应该思考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定位,应该用更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加专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情怀为每个投资者提供更专业和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梅雨方表示,在该行服务高净值客户的探索性实践过程中,发现客户具有观念成熟、需求多元、依赖专业机构专业意见的特征,超过50%的客户将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能力作为最看重的机构服务能力。其中,专业性强、熟悉产品成为客户在选择客户经理时最关键的因素,这对财富管理机构的团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专注培养核心能力

那么,目前国内家族财富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如何?对于国内财富管理从业者而言,未来5年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建信信托财富管理总监徐进认为,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趋势,对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知金融专业知识,更要在财富规划、法律架构、税筹优化、全球投资和身份安排等方面提出综合解决方案。此外,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还应具备整合资源、全局视角的能力。对此,从业人员需具备综合化的能力,其范畴既囊括了财富管理整体架构设计能力、法律和税务等专业能力,还应具备心理学及非金融领域的综合知识。

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和晋予则强调了三大能力要求:一是架构的搭建能力,即灵活运用各类工具,搭建财富管理顶层架构的能力。这需要针对性地解决客户需求和痛点,兼顾长期目标和长远考虑,以及代际传承的需要。二是资产配置的能力,需要根据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更优地对资产进行配置组合,实现风险分散、收益稳定。三是实践运用的能力,与经验丰富的高净值人群打交道需要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对实践中积累起的经验进行总结。

京华世家董事长聂俊峰认为,从事家族财富管理的核心人员,应尽快从理财产品销售向家族顾问或投资顾问方向进行角色转型。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未来的理财师需要从单纯的“报价机”向财富管理生命周期规划顾问去转型,需要为客户提供有广度的服务、有深度的方案,有温度的沟通。

“目前国内财富管理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不仅包括学历学位教育,还应包括诸如STEP认证在内的职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多阶段、多层次教育类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高皓表示,基于此背景,学术界和业界未来的努力方向之一是共同推进财富管理在中国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研讨会举办的同时,“STEP国际信托管理证书”课程项目也正式在国内启动。据悉,STEP国际信托管理证书是STEP推出的全球专业资格认证,被公认为国际信托行业的准入资质,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认可与尊重。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