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财富生活 > 正文

谁是中国头号“金融城”?北京、上海大PK 专家:应协同错位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1-12-31 07:43:35
| |
近日,深圳发布两份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单,北京和上海分别占据榜首,交错“登顶”,引发热议。对此,专家解读称,两份榜单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差异。

受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对于金融中心建设不应过分强调名次之争,更多应关注两座核心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从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进行协同错位发展。

谁是中国内地头号金融中心?

近日,深圳发布两份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单,北京和上海分别占据榜首,交错“登顶”,引发热议。对此,专家解读称,两份榜单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导致两个城市综合得分不同。

同时,京沪两市,虽均具有较强金融实力,但各自金融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方向,实际上具有诸多差异。北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双城的定位不同,北京是我国金融政策中心与金融机构总部中心,上海是我国金融市场中心与要素配置中心。

受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对于金融中心建设不应过分强调名次之争,更多应关注两座核心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从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进行协同错位发展。

头号“金融城”换了?

深圳近日发布两份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单,诞生时间同期,榜首结果却不尽相同。

一份来自新财富和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北京超越上海,坐上金融头把交椅。

Image

另一份来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上海依然系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头名,北京位居第二。

Image

在金融中心排名的不同榜单上,北京和上海交错“登顶”,排名互有差异,背后原因亦引发热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主要是因为这些榜单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内地省份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上,北京排名第一,而上海排名第三,这主要是较为重视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数量等指标;而在CFCI排名中,上海长期在内地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因为此排名的指标不仅重视金融业规模,也重视金融营商环境建设等一些软指标。”

华北一位金融分析师江林(化名)亦对本报记者表示,虽是不同榜单,北京与上海金融竞争力综合得分有变动,但整体都能排在全国前三,显示这两座城市在国内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处于标杆地位。之所以评价存在差异,主要是不同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导致两个城市综合得分不同。

“公众熟知的印象中,金融是上海的一张名片。这可能是与上海在历史上就是我国及全球金融重要中心,同时也在积极打造全球金融中心有关。”江林说。

金融总部PK要素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一度被视为金融大国与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因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位次上的浮动,总能引发极大讨论和关注。

然而,抛开榜单而言,京沪两市,各自金融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方向,实际上具有诸多差异。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张宗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北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双城的定位不同,北京是我国金融政策中心与金融机构总部中心,上海是我国金融市场中心与要素配置中心。”

中国(内地)公认比较重要的15个金融要素市场中,上海占了9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主要是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

江林分析称,一是上海金融业在完整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货币、外汇、商品期货等)、金融经济基础(地处长三角经济腹地)及国际化方面(国际化大都市及时区等)存在优势。同时,目前上海仍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阶段,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仍需要过程。

二是北京金融业具有完备金融机构体系,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北京金融业发展程度高,尤其不少金融总部设置在北京,高校与金融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等。但金融业发展整体仍滞后于实体经济,创新力有待提升,中介服务机构需要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同时,需要推进国际通行金融制度规则相衔接。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年来,北京的金融实力全面提升,金融业GDP占比已经超过上海,这得益于北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如作为政治之都拥有各金融机构总部以及各金融监管机构,同时有大量央企总部也坐落于北京。今年北交所的成立,又在二级市场方面进一步完善,拥有双一流高校及研究院所的数量也有很大的优势,使得科创企业IPO数量优势凸显。

应协同错位发展

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北京金融业的短板也得到补足。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金融中心的格局,后续亦将生出系列变化。

根据“十四五”规划,北京倾向于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而上海则会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对此,受访人士均认为,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焦点不应诉诸在具体某座城市争夺头名的路上,而是应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共同目标出发,在错位竞争的同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势互补。

张宗新指出,北京与上海两座城市,对于金融中心建设不应过分强调名次之争,更多应关注两座核心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从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进行协同错位发展。

江林亦认为,一是北交所聚焦中小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支持“专精特新”有独门绝技的中小企业发展,与上海、深圳资本市场更多是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关系,共同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是香港、伦敦、纽约、东京等均为国际金融中心,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使得各自都得到很好发展。北京、上海和深圳未来应充分挖掘各自优势,加快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徐阳看来,大多金融要素市场集中于上海,二者应是一种实力能够相互抗衡的情况,同时上海其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较难撼动。

“北京和上海发展金融业各有优势,北京的优势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上海的优势主要在于金融市场,两者之间可以各自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推动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在整体上提高能级。”肖本华说。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