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科技股行情会不会扑面而来

金融投资报 2022-09-10 08:51:33
| |

刘柯

高层会议最近提出,“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在美国不断通过出口清单限制前沿技术出口的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关核心技术及其对行业的影响力引人关注。

为什么要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其实这个问题早有答案,即便不谈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硬核”,单纯从我国的市场需求看,就知道为什么要在核心技术上赢得战略主动了。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数量为6354.8亿个,同比增长16.9%,支付的金额约为4325.54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这个数据说明什么?目前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只有36%左右,而且这36%的自给芯片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大多数高端芯片完全依赖进口,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的5G 射频芯片一旦被断供以后,Mate50只能支持4G制式,只能靠信号不是很稳定的5G手机壳来接收5G信号。中国科技领域的标杆企业尚且如此,由此可想我们面临的尴尬。

另一个细节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为什么2021年芯片进口的金额增速大于进口的数量增速?这说明2021年芯片涨价的趋势仍在延续,当然涨的只是供不应求的高端产品。中高端的车用芯片就一直因为供求关系涨价不断,即便如此,目前车用芯片平均只能满足汽车厂商31%的需求,仅广汽集团今年第二季度面临的芯片短缺就高达3.3万片。英特尔已通知客户,预计今年秋季将调涨大部分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产品的价格,其中英特尔的服务器处理器价格将上调2%-10%,Workstaion等工作站处理器价格将上涨10%,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的价格将上涨10%-20%。

涨价归涨价,能买到这些高技术产品也不错,至少不至于用手机壳替代射频芯片。但这中间横亘着一纸出口清单管制,越来越多急需的高技术产品正与我们无缘。

今年以来,已经不能用钱买到的产品和技术包括,14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设备及技术,还有英伟达的GPU芯片……这些都还不是被限制的全部。2020年,有关部门列出了我国目前被“卡脖子”的35项核心技术,包括半导体设备中的光刻机和芯片、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短舱、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iCLIP技术(创新药物实验技术)、重型燃气轮机、激光雷达、适航标准、高端电容电阻、航空钢材、铣刀、高端轴承钢、航空设计软件、光刻胶、核心算法,扫描电镜、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工业软件、ITO靶材、微球、水下连接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高端焊接电源、锂电池隔膜、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超精密抛光工业、环氧树脂和高强度不锈钢。而经过这几年的奋起直追,已经有19项技术基本被我们掌握了。

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科研攻关时不我待。资本市场无疑应该担纲重要角色,那就是利用资本的力量支持高科技上市公司加大科研投入。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7%,63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30%以上,合计新增发明专利超4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120项;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732.76亿元,同比增长24.07%,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6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深信服、同花顺、贝达药业等4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而在这些高研发投入背后也需要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如何将科研成本单列或者合理抵扣税,避免科技企业因为大量科研投入而吞噬利润,遭遇被市场“用脚投票”的尴尬。

从更高更远的格局看,我们还应思考大力发展科研攻关能不能在A股掀起波澜壮阔的科技股行情,毕竟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对于投资者来说,两条主线值得关注:一是破局“卡脖子”领域,要奋起直追;二是目前保持领先的领域,要不断迭代升级。第一条主线其实本周已经看出端倪,主要还是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和芯片设计等领域,不过这条主线有一个比较严峻的现实,那就是突破比较困难,比如7纳米以下的芯片技术我们能不能突破,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这是一个需要耐心解决的长期问题,所以当很多人认为本周科技股行情会扑面而来的时候,上述题材却又是昙花一现。而在第二条主线上,其实我们具备很多机会,比如高铁、民用核能、量子通信、民用空天技术、下一代AI图计算、5G、6G通信设备制造领域、IPV6下一代互联网等,要么与全球先进技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要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下快速实现进口替代,特别是那些有硬核技术实力,能与全球科技巨头“扳手腕”的企业更值得期待。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