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智能汽车前景美好,造车新势力竞逐风口

金融投资报 2021-12-03 21:22:31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最近A股市场汽车制造产业链风起云涌,不少个股涨幅巨大。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比亚迪豪言汽车半导体产业方兴未艾,也有人认为是小米汽车入局搅动一池春水。

在日前举办的广州车展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抛出了智能汽车的新提法,他说,“在半导体领域,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相较传统车对半导体的需求增加5-10倍。但是因为‘缺芯’,全球大约700万左右电动车没有生产。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车是下半场,智能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更大。”

由于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算是双巨头之一,因此此言一出,汽车半导体企业集体大涨,龙头股扬杰科技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涨幅超过50%,连日盈电子这样仅仅是做智能车灯、雨刮电子传感器的公司股价涨幅也超过50%。

而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知道,智能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如果说传统的电动汽车仅仅是电池、电控和电驱(电机)的“三电”融合,那么智能汽车对科技属性的要求会更高,产业链也会更长。

比如,它包括前端的导航信息资料库,必须要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等相关信息;还包括能精准定位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道路状况信息系统。

从终端产品看,智能汽车还应有强大的车辆防碰系统,包括探测雷达、信息处理系统、驾驶控制系统;还有紧急报警系统、无时不在的无线通信系统;当然,智能汽车还必须具备自动驾驶系统,这就需要我们说的高端的电子座舱系统。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智能汽车的体系要全部建成,带来的市场有多么巨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就将超过4000亿元,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000亿元。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还仅仅是智能汽车整个产业链的一小部分而已,比如最近两天火爆的汽车“黑匣子”概念,据称市场规模就可能超过万亿元。

而智能汽车产业政策面的利好也是层出不穷。

工信部已经明确表态,将支持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发展中心聚焦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动整车平台自动驾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从具体产业试点落地的角度看,北京已经表示将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依托,打造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力争今年底在示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智能化设施全覆盖。

智能汽车的广阔发展前景,让很多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

ICT巨头华为表示,今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将达到5000人。华为已经上市了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其中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HarmonyOS座舱、多合一动力总成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六零则斥巨资入股新能源汽车企业哪吒,当然三六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那一丢丢股份,而是由此进入智能汽车电子领域,三六零可以将自身在网络安全、智能硬件安全、车联网安全等领域的积累和经验赋能哪吒汽车,并将依托双方后续深度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全行业车企及产业链伙伴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服务。

另一个互联网科技巨头小米则在上月底正式与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小米汽车两期产能总共年产量将达到30万辆。有意思的是,小米汽车问世还早,但小米却申请覆盖了“小米汽车”、“小米赛车”、“小米快车”、“小米造车”、“小米车联”、“小米车联网”、“XIAOMICAR”、“MICAR”、“米车”等商标,由此也不难看出小米在智能汽车上发力的雄心。

当然,资本市场是希望智能汽车能在一个“又厚又长”的长坡赛道上良性发展,不要又是一味跟风成为游资炒作的噱头。

毕竟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中国没有优势,在电动车和智能汽车制造上,我们还能和国际巨头站在一个起跑线上,风物长宜放眼量,毕竟,智能汽车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