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金评天下 | 从最新表述看新基建“隐藏”热点

金融投资报 2021-09-24 19:45:35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指出,“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新基建”从去年开始成为高频词,而此次国常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意味着很多新基建项目将加快落地。

此前,新基建的广泛定义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我们再看看最新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泛在协同的物联网;二要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通创新。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三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增强高水平交叉前沿性研究能力。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建设开放式、专业化众创空间,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要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五要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从这些最新表述中,特别是被重点提及的领域,我们不难看出新基建的最新产业投资机会。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的基础网络建设,包括“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泛在协同的物联网”等等,这些建设领域包括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IPV6、无线互联网的5G和6G、卫星互联网和物联网等诸多范畴。其实这也是新基建基础的基础,没有自主可控的网络,一切数字化都是白搭。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建5G基站19万站,只有全年60万站建设目标进度的31%,所以为什么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步伐呢?因为前面建慢了,5G网络的优势无法体现。此前预计商用后的5年时间里,国内至少会建设500万5G基站,预计这几年仅仅5G建网投资规模就将达到1.2万亿。整个产业链都随着运营商基站建设的速度起起伏伏,如果基站建设投资慢了,整个产业链也就会慢下来。产业应用相对成熟的5G基站尚且如此,像IPV6和卫星互联网这些需要更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的行业,就更需要加速推进。因此,下半年这些基础建设也有望加速。

其次是应用端的机会,要“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也就是说,未来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场景同步扩容,工业互联网叠加物联网、智慧城市管理、农业数字化和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都将依附于未来新的基础互联网和无线网络进行,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实际上,这些应用行业本身就孕育了很多投资机会,仅仅一个智慧城市管理到2022年就将达到25万亿元的规模,其实这也是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的主要领域。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基础网络建设以及软件的完善。

第三我们来看一看新的亮点,即“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们一说基建,基本都是“国家队”包揽,修路修桥几乎全都是“国字号”打主力,这也造就了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

但是,新基建的关键在于“新”,无论是新一代互联网骨干网,还是5G基站,或者物联网的平台与连接点,以及基于这些网络之上的基础应用甚至终端应用,民营资本的技术实力也许更强,投资动力也更强。比如在5G基站以及ICT领域,最强的是非国企的华为;在网络应用领域,阿里、美团、百度等都是民企,但它们的应用技术却是很牛的。

怎么让这些资本与技术为我所用?这就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禀赋作用,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催生更好的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价值发现功能展开优胜劣汰,将技术实力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筛选出来,再投入到新基建的基础建设和应用服务之中,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再在市场化的总体布局下购买服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新基建的一切都必须以最前沿的技术为标杆,以最优化的应用为基础,实现最有性价比的产业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科创板的重要原因,技术进步之下的新基建才是真正的新基建。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