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从贝索斯、马斯克的格局,看资本市场的星辰大海

金融投资报 2021-07-09 20:13:00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最近世界首富、商界传奇人物杰夫·贝索斯正式卸任亚马逊CEO,57岁的他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他要和自己的弟弟一起乘坐自己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公司制造的火箭一起去外太空环游,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不仅是贝索斯有这样的梦想,“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梦想更大,他一天到晚想的不是特斯拉汽车这个大“玩具”,而是怎么把人送到火星上去旅游。

去外太空旅游探索,做商业航宇的生意,做太空的生意,这是超级富豪们的星辰大海。与这个星辰大海比起来,目前被全世界热捧的电商、芯片、苹果、特斯拉等等,似乎格局就小了点。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宇的追捧,比起以往的任何热门题材来说都火热得多。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还没上市,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740亿美元,投资者的热情来自 SpaceX号称“两个并行运行的曼哈顿工程”的星际飞船和星链项目。

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商业航宇公司更是成为最近两年的宠儿,如和蓝色起源、SpaceX一起竞争将普通人送上太空旅游的英国维珍航空旗下的维珍银河,从今年的最低点已经上涨了3倍,最近不少大行纷纷发布看好其股价的研报,就是因为据传维珍银河将提前于贝索斯将自己的任务专家和创始人送上太空,本周四欧美股市大跌,维珍银河却逆市大涨17%,牛不牛?

最近全球富豪玩的这些“游戏”,只不过是商业航宇这个万亿产业的冰山一角。举个例子,近十年来全球商业航宇的重头戏卫星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2018年达到277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全球整个航天经济规模已经超过3600亿美元。

国内是什么情况呢?2015年到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为83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当然,国内市场更多是“国字号”、“中字头”机构在支撑,与海外主要由私营企业支撑的方式完全不同。这是差距,也是机会。

实际上,如果抛开“国字号”、“中字头”的航天航空企业,国内商业航宇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除了率先产业化的卫星应用产业,载人飞行似乎还遥不可及。但就目前的卫星应用产业来说,也是大有市场的。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环节各占行业总规模的45%,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分别为7%和3%,这里面卫星应用及运营环节是最有想象空间的,也是民营企业参与不多的蓝海市场。目前,民营企业涉足卫星应用及运营且具备全产业链的只有长光卫星、世纪空间、欧比特等少数几家。

资本市场始终是一个资金追逐先进技术先进产能的地方,即便过去几年沉醉于“买房喝酒吹空调”,但这种趋势最终会逆转。

我们看到,最近一两年,以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有榜样的力量,有微软、阿斯迈尔、高通、超威、特斯拉等股价不断创新高的牵引作用,所以我们有追赶的动力,也诞生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微公司、卓胜微、北方华创等大牛股。

但是,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除了这些领域,我们的眼光还能不能放得更高更远,进而去拓展自己的星辰大海?

实际上,对于商业航宇这个新的万亿产业,资本也是很看好的,不少民营航宇企业都是最近几年的融资大热门。

长光卫星的天使轮估值就达到40亿元人民币,最新的Pre-IPO融资获投资金达到24.64亿元,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单轮融资最高纪录,深创投、中科创星、中科院创投、经纬中国、辰韬资本、海通创新、朱雀投资等一众大佬参与;2019年蓝箭航天C轮融资获得碧桂园创投5亿的投资;星河动力Pre-A轮获得普华资本、华强资本1.5亿的投资;国新宇航A轮也获得了万科集团、合兴基金等近亿元的投资。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对商业航宇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预期,相信未来我们自己的SpaceX、维珍银河将有更广阔的空间。风物长宜放眼量,莫为浮云遮望眼。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