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A 股“水量”充足才有承接力

金融投资报 2020-07-25 10:13:43
| |

刘柯
时下逆全球化趋势已经愈发明显,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它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经济内循环是更大限度地挖掘国内消费升级的潜力,而非闭关锁国,它需要产业产品端升级的支撑,也需要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支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力发展经济内循环的趋势下,伴随着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伴随着科技水平在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转型之中,伴随着国内货币供应总量的持续温和增长,国内资本市场将迎来不错的发展机会。
首先我们从供求基础条件看,国内资本市场面临新的机会。资本市场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流动性对应筹码。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 213.49 万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1.1%,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这个数值就是理论上的流动性总量。同样是截止上半年,全国存款余额达到了212.9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07.48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4.55万亿元,增速高达10.6%,这个数值是潜在的可用于投资的流动性总量。而目前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不过73万亿元左右,比起上述两百万亿以上的流动性,比起一年百万亿的GDP总量,这个市值还是比较小的。
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看,股市总市值基本与GDP持平,像美国这样聚集了全球顶尖企业的地方,股市总市值是GDP的两倍以上。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股市总市值仅仅只有GDP的70%左右,显然偏低。在经济内循环的大趋势下,海外投资规模也会相应减少,回流的资金加上每年新增的流动性,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强大的支撑。举个例子,目前银行系统有二三十万亿的理财产品资金,这些资金不会又简单回流成银行的定期存款,投资权益类资产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也许很多人要问,国内庞大的流动性与资本市场波澜不惊的情况一直存在,为什么现在就必须要有新突破?这里面,除了经济内循环、投资内循环的需要,还有就是中国需要一个新的资金蓄水池。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释放的流动性大多到了房地产市场,至于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值有多少,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说法几年前就已经超过400万亿,由此看见其强大的“吸金效应”,这几年即使总量没怎么增长,但也是A股总市值的数倍。当然,在各种调控政策之下,它似乎也缺乏继续高速扩张的潜力,在货币依旧匀速投放的背景下,新增流动性怎么消化?
从国内市场目前的财务成本构成看,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投资比重太大,直接融资比重太小,这就造成全社会财务成本高企,2019年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总额超过2万亿元,非常夸张。最关键的是如果遭遇宏观经济不景气,这种财务负担就会迅速演变成压垮企业经营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要扩大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资本市场的蓄水池必须先有水,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个事实,前段时间A股表现不错,上证综指突破3000点以后成交相对活跃,融资需求也水涨船高,不仅中芯国际火速上市,后续万亿估值的蚂蚁金服也要IPO了,如果现在上证只有2800点或以下,这些企业要IPO是不现实的,市场没有那么大的承接力。实际上,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良性的,只是看怎么去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从市场机会的角度分析,一旦经济内循环与投资内循环良性发展,A股市场水涨船高以后,什么样的投资主线可以去把握。中国经济要加速内循环,必须依赖人口红利的内部释放,消费升级的内部释放,实现升级版的扩大内需。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免税概念就是一个典型,它炒的就是国内消费升级预期,以前要去海外买优质产品,现在国内就可以买到,而且免税,肯定会刺激相应的消费。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基本的衣食住行有没有消费升级的潜力?教育医疗、影视娱乐、休闲旅游可不可能出现新的产业刺激机会?
当然,市场或许更看好另一个升级,那就是叠加前沿消费与自主可控科技水平升级的机会。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可控呢,小小一个芯片就可以让整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窒息”,这就是现实需求,自主可控的科技水平提升刻不容缓,这方面资本市场必须助力。那么,未来哪些自主可控的科技领域机会较大?应该是卡脖子的芯片半导体上游产业链和有技术优势的5G、人工智能和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这些产业有市场需求,有技术升级的动力,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应该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长期目标。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