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金评天下 > 正文

给银行发证券牌照 光添“马甲”难现航母级投行

金融投资报 2020-06-29 19:45:36
| |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端午节期间,有消息说管理层将给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很多人憧憬这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升级版,是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举措,是中国金融业走向大金控的必然。这些都有可能,但大金控是必须走的路,却并非为了刺激A股。

为什么说大金控是必须走的路?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金融领域逐步开放,国际金融巨头会参与各个领域的竞争,很多单纯依靠存贷业务的国内银行将越来越难以生存。

从国际化视野看,但凡国际大行都有投行色彩,如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其实就是一家投资银行,投行、零售金融服务、银行卡业务、商业银行、财产及证券服务和资产管理等构成了摩根大通的主业。

但是,中国的银行大多数还是依赖存贷差业务,工商银行2019年利息收入高达1万亿以上,比8551亿元主营收入还要高,存贷差收入几乎占了中国银行业利润的70%以上。而在管理层提出银行要让利给实体企业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不得不走大金融之路。

有意思的是,很多金融控股集团其实早就有自己的证券公司,如大金融雏形已成的平安集团、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等。当然,这些金控集团各自的侧重不同,平安集团旗下保险业务最强,光大集团各个业务比较均衡,中信集团的证券业务最强。

但是是不是这些大金控集团活得都很滋润?或者说它们之间的业务往来运作得都很得心应手?

我们可以看看平安集团,最强的是保险业务,后来整合了原深圳发展银行成立了平安银行,原来预想的是将保险客户资源平移到银行和证券板块,实现协同效应,但平安证券的发展并不见得有多亮眼。而各个业务均衡的光大集团,反而是各板块也都不出众。

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果真的要给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受益的或许是国有大行,但也仅仅是把业务牌照收齐而已。要知道,几家国有大行从定位看是严防风险的,要想这些国有大行大张旗鼓搞证券业务,可能性大吗?要知道证券业务在A股历来是“看天吃饭”的业务,业绩波动剧烈,风控要求更严格。

从业务层面看,这几家国有大行要想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直接通过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即可实现,如果发放证券牌照,也不过是给理财子公司一个名正言顺搞证券业务的牌照而已,不用再找基金公司“外包”,而且安全性可以自己把控。

很多人认为,中国金融业大力发展混业经营就一定能激活A股,这不一定,周一很多银行股高开后全线走低就是明证。即便管理层给银行发证券牌照,也可能是为了让大金控名正言顺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全牌照金融集团,但在业务上要想转变,还需要各家银行自己努力。

当然,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银行业老是躺在存贷差上躺赚不是长久之计,这也是管理层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中国大金融改革的一个方向。不过,要想中国银行业就此由奢入俭却很难,A股市场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太大的眷顾,毕竟这里不是中国金融业的主阵地。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