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蕾 实习生 霍旭睿
AI技术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李冬冬表示:“通过构建数字底座和AI算法超市,我们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联通在四川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为智慧城市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数字化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那么,联通究竟是凭借什么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如此成就?近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与李冬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试图揭开联通在这一领域的成功秘诀。
正在开发城市治理大模型
金融投资报记者: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定位是什么?
李冬冬: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云服务和安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的传统业务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服务。成都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起点之一,我们尤其关注成都双流区和简阳市两个区域。四川联通的重点之一就是在双流天府数据集群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网络设施的部署和优化。我们正在规划并建设与智算、通算和超算相配套的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在双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同步在四川雅安大数据产业园部署数据中心。
金融投资报记者:大模型产品如何应用到行业中?
李冬冬: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城市治理领域的大模型,通过与成都市新津区合作,利用原有的承运平台改进事件处理流程,通过云模型进行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大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事件流转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找出堵点和卡点,实现快速闭环处理。
推动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
金融投资报记者: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亮点是什么?
李冬冬:我们的技术亮点主要在于AI算法超市以及算法与场景的高适配度。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也称为数字底座。这个数字底座包括应用中台和数据中台,最核心的是算法中台,也就是AI算法超市。它的优势在于整合并提供大量的、多样化的算法,这些算法可以被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以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它可以提供用于车流量检测、通信塔识别、车道线检测等场景的算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底座,我们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个全面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城市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平台上,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算法。能够引入其他生态伙伴的算法,共同构建一个强大的算法库,以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中国联通建设了18个数字化军团,每个军团内部的算法都属于我们的技术核心与亮点。
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中国联通的大模型在不同行业都有所涉及,那么如何去平衡好涉猎广度和专业深度呢?
李冬冬: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无法在所有行业中都做到极度深入和极度专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立了军团的原因,就是要专注于特定行业的垂直经营。我们需要与大量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金融投资报记者:准备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拓展市场份额?
李冬冬:需要明确的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市场份额是一套打法。这一打法的关键首先在于行业洞察。在深入理解行业趋势、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后,我们会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推动市场增长,我们会着手打造行业内的成熟标杆案例。
比如,联通与长虹合作开发技术和行业垂直大模型。在此过程中,我们共同创建示范性项目。在长虹的华丰工厂,我们建立了一个标杆性的智能工厂。以此作为行业内的示范,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标杆项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它能直接带来多少经济价值,而在于它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可复制商业模式的推动和示范。去年四川省评选的十大工业互联网项目中,有四个是由联通打造的。
营造行业健康成长环境
金融投资报记者:您觉得构建一个健康的大模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几个点是什么?
李冬冬:从大环境来看,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来营造和引导。从小环境来说,每个参与的企业之间能否在产品、技术、人员、专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与融合,这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我们身处行业中,可能会不自觉地视他人为竞争对手。但我从未这样看待,很多公司都是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大家通过共同努力营造行业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我们在产业生态的融合上已经非常成熟,达成了深度合作的模式。比如我们的云鲸公司最近与成都高新区签订了战略性合作协议。通过这一合作,双方在芯片和整机制造,尤其是服务器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全成都AI的合作,在成都的人工智能领域创造了一个积极的氛围,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