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公司分析 > 正文

“蔚小理”2月交付量集体下滑 亟需电池供应商补“缺电”短板

金融投资报 2022-03-02 17:23:23
| |
3月1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纷纷公布2月交付量,造成新势力头部车企排行也由今年1月的“小理蔚”切换成了“理小蔚”。

金融投资网记者 刘敏

3月1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纷纷公布2月交付量,造成新势力头部车企排行也由今年1月的“小理蔚”切换成了“理小蔚”。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相比1月,3家车企2月的交付量均大幅下滑。其中,蔚来更是延续过去4个月以来的跌势,继续在“蔚小理”中垫底。同时,在“蔚小理”等一众车企加速扩充电池供应商的背后,也反映出了车企的电池焦虑。

蔚来连续5个月垫底

具体来看,今年2月,理想汽车共交付8414辆理想ONE,同比增长265.8%。理想汽车1月交付了12268辆,2月交付量仅为1月的68.58%。自上市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4.48万辆。

小鹏汽车总交付6225辆,同比增长180%,环比下降51.8%。就单独车型来看,小鹏P7交付3537辆,小鹏P5交付2059辆,小鹏G3系列交付629台。自交付以来,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近16万辆。

除有春节因素的影响,制造基地改造和零部件短缺等也是导致交付量下降的原因。小鹏汽车表示,“在1月底至2月春节假期期间,我们对肇庆基地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按计划于2月中全面恢复生产,更高的生产效率将进一步助力大量在手订单的加速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汽车已连续5个月在“蔚小理”中垫底。数据显示,蔚来汽车2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6131辆,同比增长9.9%。今年1月,蔚来交付新车9652辆,2月交付量仅为1月的63.52%。截至2月底,蔚来累计交付18.29万辆智能电动汽车。

对于2月交付量大幅下滑,蔚来汽车表示,主要因为春节假期工厂停工,而且2月生产了一些ET7样车、展车和试驾车。据悉,蔚来自动驾驶旗舰轿车ET7,作为NT2.0平台的首款产品,将于3月28日开始交付。

从2021年前三季度来看,蔚来的营业总收入为262.36亿元,同比增长173%,蔚来的收入规模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居“蔚小理”之首。而小鹏和理想近几年来的成长非常快速,给蔚来带来了竞争压力。2019年,蔚来的收入规模是小鹏的3倍,如今这一差距在迅速缩小。与此同时,蔚来是三者中营收最高的,同时亏损也最大。蔚来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为83.93亿元,小鹏和理想的亏损分别为35.76亿元和6.17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成本非常高,且盈利周期较长,高额的费用支出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仅理想汽车披露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年报。2021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156.1%;净利润2.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88%。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全年净亏损3.22亿元,较2020年的亏损额扩大111.9%。

此外,哪吒汽车2月依旧保持强劲势头,交付量达7117辆,超过了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同比增长255%。哪吒汽车今年以来累计销量达18126辆,同比增长332%。

电池限制车企交付量

今年,小鹏汽车正式纳入港股通,成为首个进入港股通的造车新势力。近日,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FO李铁,在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理想汽车将于今年3月7日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并预计于3月中旬左右进入深港通。2月28日,蔚来宣布公司已通过香港交易所聆讯,计划于3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至此,蔚来、小鹏、理想将齐聚港交所。

尽管资本市场一直是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战场,但交付量才是真正的“硬指标”。随着电动车涨势大好,作为电动车的“心脏”的电池,其供应也产生了较大缺口,因此,电池也成了限制智能电动汽车交付量的一大关口。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2月24日,欣旺达披露增资公告,由19家企业、资本机构共同增资,总金额高达24.3亿元。增资完成后,欣旺达的注册资本增加12.37亿元至63.25亿元,19家投资企业获得其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19.55%的股份,其背后不仅聚齐了“蔚小理”,还不乏多家头部传统车企的身影,包括上汽金石、广祺欣电、信之风/东风交银,它们分别关联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3月1日晚间,欣旺达公告称,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将在珠海投资120亿元,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蔚小理”等一众车企共同助推电池制造商欣旺达在动力电池赛道前进,恰恰折射出车企的电池焦虑。翼虎投资研究员周佳指出,“在新能源时代,优质的动力电池始终是车企甚至所有人的‘焦虑’。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一半以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了降低造车成本,都在以合资或投资的方式争抢电池企业。”

今年1月,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希望(动力电池业务)达到消费类电池业务的同等规模,目标是要做到国内前三。”但是,发力动力电池业务,已使得欣旺达业绩承压。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3.05亿元、-6.07亿元和-4.03亿元。因此,短期来看,欣旺达并不会对动力电池领域的格局形成多大影响。

展望未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充分竞争的一年。”据乘联会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为22%左右。因此,这也将是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加剧的一年。造车新势力不仅要能“烧钱”,还要达到“硬指标”,才能多“出货”、成为一众车企中的领跑者。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