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联播 > 正文

三方合作“问花村” 打造“乡村版宽窄巷子”

金融投资报 2024-06-06 22:37:41
| |

借问梅花何处有,青城山下问花村。

近日,青城山脚下的问花村迎来了刚从澳大利亚回国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外孙范汝愚先生一行,而范汝愚先生此行收获满满,除领略了问花村世外桃源般的“诗酒花水村”五大主题外,还与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中能华业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以花为媒,将“问花村”打造成为“乡村版宽窄巷子”。

以花为媒 合力打造“问花村”

慢悠悠地乘坐在“问花号”观光车上,一边听着《我在问花村等你》的音乐,一边穿越一望无际的梅林,这是何等的惬意!而这就是我们在问花村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董事长杨仁祥介绍,问花村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位于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大通社区一个以梅花、海棠、樱花为核心竞争力,凸显诗、酒、花、水、村五大主题,集农林、旅游、文化、康养、居住于一体的川西田园风情式木本观花生态文化产业园。

梅花是问花村的花卉类“主打产品”,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三大梅系,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等五大梅类,近200个品种。梅花园中的“花海”“水杉森林海岸”“情人梅婚庆主题景区”“梅花岛”和“梅花坞”等,成为了目前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梅花观赏园。

信步于梅林,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要数“大千梅林”了。张大千先生酷爱梅花,被誉为“梅痴”,在青城山隐居时,种植了100株梅花。问花村里的“大千梅林”就是将其中的部分梅花移植而来。

虽然一年一度的花期已过,但约100万株以稀缺品类梅花、海棠、樱花为主的各色花卉植物,已在问花村6000亩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问花村成为了一个拥有川西特色的花卉主题休闲文化生态园区。

刚从澳大利亚回国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外孙范汝愚一行,慕“问花村”之名而来的中能华业油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跃平等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与四川问花村文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以花为媒,将“问花村”打造成为“乡村版宽窄巷子”。

图片说明:著名画家、张大千外孙范汝愚(左)向问花村董事长杨仁祥赠送作品

著名画家、张大千外孙范汝愚(左)向问花村董事长杨仁祥赠送作品

范汝愚介绍,张大千出生于四川内江,于1938年迁至都江堰市境内的青城山隐居了10年,在张大千的书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都江堰的风土人情相关。因此,范汝愚将都江堰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今天来到问花村等于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家,“建议今后在问花村举办张大千先生画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座谈会上,冯跃平表示,问花村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入手,切合了“乡村振兴”主题,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未来,中能华业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将与问花村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二次创业 创新乡村振兴路

生于斯、长于斯的杨仁祥,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医药行业,成为了成都医药行业中一家上市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

喜欢文学的杨仁祥,对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中描绘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情有独钟,而他的家乡就在青城山脚下的大通社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到春天,繁花似锦,这不就是川西平原上的“杏花村”吗?

受此启发,杨仁祥于2017年回到家乡,在大通社区流转土地6000亩,并成功注册了“问花村”商标,使其拥有了专属性、独占性。从此开启了打造“乡村版宽窄巷子”的创业征程,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他决心用心用情讲好“古有杏花村,今有问花村”的传奇故事,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如何将问花村生态价值转化为投资价值?杨仁祥已胸有成竹:“问花村”品牌行业定位于“全产业链品牌规模农业”;“问花村”品牌企业定位于“全屋品质生活保障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问花村”品牌产品定位于“全屋品质生活保障整体解决方案”。

为此,在问花村园区内配套建设了川西风情特色民俗文化村、酒店、博物馆等业态,给游客呈现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诗酒花水村”;特色民宿、康体养生、特种花木培育、亲子娱乐、科普教育、创意文化等项目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参与其中。

在问花村园区周边,依托川西林盘,打造了酒庄、茶林、农场等场景。菜蔬农场为景区游客提供亲子采摘、菜地认领等项目服务;利用林盘原生慈竹林、水塘等资源,重现老茶馆茶韵,让游客在此谈天说地……

在杨仁祥看来,“赏花只是一个切入点或者由头,以此引来人流,打造品牌、形成消费场景,助力乡村振兴才是目的。”“问花村”以“公司+村组+农户”的模式,开辟出一条“土地资源优化整合,农村劳动力有效利用,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目前,问花村已为大通社区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每户实现增收3万余元。待核心花海园区全面建成后,将提供500-800个就业岗位,使当地农民每年人均增收6000—10000元,带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资本运作方面,杨仁祥也作出了如下规划:到2035年时,问花村集团旗下至少1家公司,力争3家公司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将“问花村”打造成为“百年品牌”。(杨成万)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