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区县联播 > 正文

成都高新区4.5亿支持“岷山行动”计划

金融投资报 2021-06-16 09:59:06
| |

金融投资网记者 杨成万

6月15日,成都高新区举行“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揭榜暨第二批需求榜单发布会,现场发布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综合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等首批六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项目,总计给予支持金额约4.5亿元。6个研究院负责人现场上台签署揭榜任务书。

4.5亿支持首批6个项目

经过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尽职调查、项目磋商等环节,最终首批6个项目成功入选。成都高新区将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约4.5亿元,平均扶持力度约7500万元,其中单个项目最高支持近1亿元。

“6个脱颖而出的揭榜项目均由业界核心领军人物发起、有顶尖创新平台作为支撑,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与我们发榜时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在领军人才方面,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由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电网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牵头,其在德国20多年的工作和实践中曾担任多项国际科研及学术组织重要职务,与50多家欧洲著名研究机构、企业、高校建立了深入、广泛的合作关系;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则由原上海华虹技术负责人张帅博士联合原IBM半导体微电子部副总裁白杰先、功率半导体国际著名专家张波等共同发起。

在平台支撑方面,成都岷山综合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研究院依托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内唯一全方位从事时间基准产生、守时、授时、用时等时频技术研究的平台;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同类型国重实验室排名全国第一;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主要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和华西医院,技术实力强劲、临床资源丰富。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聚焦突破平板型高温电堆、热管理相变流体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高压氢罐瓶口阀等技术瓶颈,实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成都岷山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主要突破高密度高可靠性以及射频SiP等技术瓶颈,打造线焊、倒装焊、可靠性与失效分析为一体的先进封装中试平台及产线;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则有望弥补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实现关键技术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

在产业化前景方面,6个揭榜项目普遍储备了一批优质的拟转化项目,1-2年内即可成立孵化企业,3年左右孵化企业有望实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估值。其中,成都岷山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项目团队已和相关资本达成意向合作,将分阶段获得8000万元融资。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研究院运营公司成立之初即有产业化团队愿意溢价进入。

作为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李康表示,目前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尚处于引进阶段,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刚起步。研究院将围绕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方向,突破医疗机器人中配准与空间映射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技术瓶颈,瞄准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产业项目。

“岷山行动”发布需求榜单

当日,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成都岷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并锚定5年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持续发力,将围绕新型研发机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提供创业导师、投融资、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服务。

第二批需求榜单具体包括宽带通信网络技术研究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脑科学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数字孪生技术研究院、工业软件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研究院、电磁环境适应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生物芯片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光刻工艺核心材料技术研究院、航空电子技术研究院等12个项目。

记者获悉,揭榜团队需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化经验和合理的成员结构。成都高新区将按照A、B两档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还将纳入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享受“金熊猫”人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产业培育等政策支持。

“‘岷山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索‘揭榜挂帅’机制等精神的积极探索,也是成都高新区体现创新驱动导向和塑造创新品牌的重要抓手,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经济增长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聚焦未来产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培育世界级企业。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