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区县联播 > 正文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金融投资报 2020-12-02 21:36:09
| |

2020年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在成都召开。

在本届论坛的《建设新型智慧社区——治理新路径、发展新势能》智慧社区平行论坛的"主题发布"上,成都市有关单位受邀发布了被专家称为中国第三代融合型智慧社区先行先试成果的《成都市成华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指引(1.0)》区域化的初步标准规范及"青龙新街口·家空间"智慧街区"守望新鸿"智慧社区治理等应用场景。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论坛开幕式之前,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的参会代表和专家前往"5811青龙记忆"等特色街区、社区进行了集中调研。"5811青龙记忆"特色街区(一期工程)涉及昭青路社区、致强社区、东林社区和昭觉寺区域、成都动物园周边等,服务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2019年由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西华大学四凯软件工程实验室、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成华公司、上海罗曼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街区治理服务边缘计算设备)等设立的"智慧街区治理观察基地",以打造"环境适宜、设施智能、治理精准、服务精细、业务融合、机制协同"和"居民呼叫、专群协办、服务到院"的智慧街区治理和服务为目标,应用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及5G智慧组合灯杆组网和边缘计算技术,探索破解目前社区街区一体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孤岛""业务壁垒""服务碎片"等街区治理和服务痛点问题,探索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跨领域的新型智慧街区治理系统软件和配套运行机制。据悉,成华区是全省首个试点智慧社区社区治理共同体为基础,通过"智慧综合杆+5G组网"试点智慧街区治理的城区。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新时代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营城 烟火共享 打造美丽宜居公园社区"为主题,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治理委员会、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成都市民政局等作为支持,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承办,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协办,旨在为新时期探索以社区治理创新为基础,推进市域治理全域现代化献计献策,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1."一港三云"开源共享一体,

打造街区治理云平台,促进零散向聚合转变

【痛点】:老旧社区难以建机房,各类监控管理设备多而分散、数据孤岛和业务障碍多;街面立杆利用不够、社区与街区管理存在"二元制"现象;物管、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区、各管理单位有机资源整合难……

【做法】:坚持让信息化与现有设施有机结合原则,过引进电子科大数字有机体技术(类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以实现"云上街区·链上社区"一体化治理为目标,在"大联动·家空间"智慧社区治理云平台基础上,集成5G/4G边缘计算网关,综合应用物联网智慧感知、视频处理、边缘计算、云计算、无线/有线通信、人机交互、控制执行等技术,提升打造"一港三云"治理云平台,努力将5G智慧综合灯杆打造为街区治理流量入口和数据融合平台、业务融合平台、治理服务平台、新场景营造平台、政社互动平台,为下一步"智慧成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诉求"一键回应"进一步夯"根系"和底部支撑。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成效】:采用电子科大数字有机体、区块链(用于社区居民信用积分等方面)技术,利用3台社区服务器、1台交换机设备、零散分布的5G智慧组合灯杆构建"大联动·家空间"街区治理云平台,打造"一港"即大联动街区智慧港,可对接"智慧成华"数据中心,为分散系统接入提供"规范插口",为可视化预警、决策、调度提供"载体";精心打造"三云"即小区(院落)协商自治—社区多元治理—街道综合管理三个开源、共享、精细化的子平台,推动实现"居民呼叫、专群协办、服务到院"街区治理和服务目标任务。

2."一图三e"自治共治一体,

构建"1+4+N"街区治理系统,促进管理向治理转变

【痛点】:老旧社区组织涣散、缺乏物业管理和造血发展功能,隐患较多和"发现问题难、处理问题力量分散",自治、综治、城管等治理和管理服务工作集成协同度不够……

【做法】:坚持让信息化与需求有机结合,与西华大学四凯软件工程实验室合作,对智慧社区"139+X"智慧社区治理应用系统进行升级,拓展"一图三e"智慧社区基础系统架构,形成"1+4+N"智慧街区治理应用系统,即基于"1"即大联动街区智慧港,接入融合的自治、综治、城管、警务4个主要业务系统;"N"则包括与自治综治一体化的"一键报警"、街区WiFi热点、街头扫码充电、街区宜居指数监测、LED信息发布、社区"小喇叭",以及对路面、地铁口、景区、商圈等人流密集处实时分类感知服务等。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成效】:通过创新"街区智慧港+一图三e"系统及街区治理入口终端,居民可通过"一码进入"、"一站通"问事、"一键通"呼叫、"一网通"服务,利用"居民专属二维码",加快实现兑换社区积分、"积分充电",查询办理医疗保险、高龄补贴等政务服务,实现手机预约排队、在线点餐、移动支付、领取优惠券等商居联盟生活服务;不断完善"网上党支部""云上工会""云上团支部""云上巾帼(妇联)""我爱我家"等党建领航的街区治理和服务微组织,促进"和事佬""街区保洁""社区守望员"等草根社团快速发展,扩大社区网格的"触觉";"街区守望哨"的社区朋友圈涵盖城管、安全、互助、调解等治理服务全领域;文韵昭青家门口服务站链接缝补、修理等"鸡毛蒜皮"的生活服务事项30余项,完善了"天府市民云"公共服务的"根系"。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3."一池三联"发展治理一体,

构建"街长助理·百姓城管"融合机制,促进分散向协同转变

【痛点】:社区资源难以整合、公共服务难以均衡、社区普遍存在造血发展难,街区治理存在"各自为政"、共管共治机制灵活度不够……

【做法】:坚持信息化与机制有机结合,构建"一池三联"运行机制,通过"智慧港+5G智慧组合灯杆",有机整合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安全报警等硬件及"青龙新街坊·家空间"智慧社区软件系统,能力形成"党建联创、治安联防、资源联用、公益联办、环境联管、营造联动、事务联抓"全域治理新格局,实现社区智能向智慧转变。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成效】:记者在昭青路社区、致强社区、东林社区等地采访时,相关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近期新增植入的电动车智慧停车点、扫码充电及智能地锁点服务位、汽车地磁感应停车点、智能井盖监测传感器、近3年智慧社区建成的各类设备及"一键上报""系统功能,都通过街区治理云平台链接到"139+X"智慧社区治理网络体系,构建"街长助理·百姓城管""居民呼叫、专群协办、服务到院"等社区街区一体化治理机制,提高线上线下联动联勤的快速响应能力;在街区守望哨、智慧灯杆的显示屏等多处实现"可视化"治理服务,记者看到,在各街区智慧屏上,发布有辖区停水、停电、疫情防控预警等信息。据称,"城管AI机器人"、街区人流量分类监测、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采集等功能也将呈现……

成都成华区“5811青龙记忆”智慧街区治理 荣登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题发布

4."一管三治"社区街区一体,

共建"新街坊·家空间"",促进区分治向共治转变

【痛点】:街头闲置绿地较多、利用率不够,居民自治的家空间不足,街区共治的街坊分布不均衡,社区与街区治理和服务因分割存在资源整合不够等。

【做法】坚持让发展与微更新、城市管理有机结合,2017年9月,四川建智汇讯通城市设计中心等编撰的《青龙新街口街区有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中,提出了三街九坊十二院+新街坊家空间的"缤纷青龙行动计划",同时构建城市管理与小区(院落)自治、社区治理、街区共治"一管三治"运行机制,打造"新街坊·家空间""街区服务驿站"等,有利于商业街的景观提升、业态提升、商旅文融合、智慧街区建设、环境设施及管理服务提升

【成效】"5811青龙记忆"位于青龙场青铁家园致强路与致顺路交叉口,是成华区第一批街区微更新+社区规划师试点项目。按照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及"智慧成都·数据成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规范,"5811青龙记忆"以"景观化、搭平台、可参与、重服务、可运营作为项目目标,探索创新与公园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特色街区、智慧社区共建共享模式,结合街区智慧治理、原住居民"铁路人情怀"等因素,将街头闲置绿地打造为青龙新街口·5811青龙记忆"文韵昭青坊"思路应运而生;北京市委党校谈小燕见证了该街区治理创新项目从设计方案到落地的全过程,她认为"5811青龙记忆"是街区微更新、文化浸润、智慧助力、社会化运营的加一个集成现实样板,打通了匹配居民需求和社区资源的"连心桥",找到特色街区治理长效运行机制。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