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区县联播 > 正文

赶考——老工业基地青白江转型记

金融投资报 2019-11-01 16:24:39
| |
两大支柱企业全面停产,GDP如何止跌?上万的职工下岗,到哪里就业?……2015年,青白江,这座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西南工业重镇,在辉煌半个多世纪之后,遭遇生死抉择。

两大支柱企业全面停产,GDP如何止跌?上万的职工下岗,到哪里就业?……2015年,青白江,这座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西南工业重镇,在辉煌半个多世纪之后,遭遇生死抉择。

“这是一道艰难的考题,这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青白江直面历史之问,振奋精神,昂首向前,这个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出发“赶考”。

2018年,青白江GDP增速再次站上两位数,是2015年转型初期的2倍,2019年上半年依旧保持强劲势头,GDP同比增长10.5%。一度失速的经济如何上演一部反转大戏?

让一座城市“夜不能寐”的难度

“再难也要保民生”

2015年3月27日下午,攀成钢炼铁厂最后一座高炉——3号高炉在出完当天中班第二炉铁水后,进入停炉作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这个销售过百亿的功勋厂走向终结。

在攀成钢干了几十年,退休在家的王鸿钧,心情很复杂,他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产品老一套,企业变‘衙门’,市场不会为你的功勋买单。”然而这场暴风雨比他想象中来得快、来得猛。家里两大主要劳动力,儿子王文戈和儿媳买断工龄下岗。一时间,子承父业的美好梦想,被罩上了焦虑。

国有大型企业川化集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早在2014 年 5 月底,该公司已全面关停。退休老工人杨孟德一家同样遭遇了“寒冬”。儿子杨诚和其他“厂二代”一样,大学毕业进厂工作,如今中年失业,苦闷不已。“实在不行,爸养你。”为了开解儿子,老父亲夜不能寐,在古稀之年做出了近乎“悲壮”的承诺。

顺应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两大引擎突然刹车,直接“端掉”了15000多名员工的饭碗。汹涌的下岗潮,把青白江失业率推高了3倍,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点。

王家强是原攀成钢公司的员工,他回忆说,当年下岗后,一直在外打零工,连一份1000多元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争抢。“上有老下有小,不工作哪行喃?”

失业的压力,像一座山峰倒压下来。然而,当时就业部门拼劲全力,能够筹集到的岗位只有4000多个,这对于15000多名求职人员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而这背后,还牵扯着数万家庭的担忧。时任辖区派出所所长的唐继灵,明显感到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息。“我们24小时值守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回忆当时的情况,他记忆犹新。

令人难以入眠的,还有被“腰斩”的GDP。2015年全区GDP同比增长仅5.1%,让连续近30年两位数增长的GDP,像断线的风筝,应声而落。

于是,一些人说,“船大调头难”,青白江这下“遭了”。

“再难也要保民生。”危难时刻,区委作出坚定承诺,第一时间拿出2.3亿元,为所有下岗员工兑现失业保险金——这场及时雨,让员工们吃下了“定心丸”。

融入国家战略的“神来之笔”

“好运还需善谋”

一扇历史的窗关上,一扇未来的门就会打开。

早在2006年4月,由铁道部规划建设的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落户青白江。这个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为青白江转型发展埋下了伏笔。

转折在2013年4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在青白江发出第一声鸣笛,“钢铁驼队”远赴欧洲波兰罗兹,青白江忽然站在面向世界开放的前沿。

新机遇带来新产业。随着一趟趟奔腾在欧亚大陆上的班列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等产业项目纷纷入驻。

新产业带来新就业。王文戈在港区内的一家现代物流公司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王家强参加再就业培训后,在保税物流中心当了一名叉车司机,“现在一个月稳稳当当收入5、6千元,比原来翻了一番。” 欣喜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

一趟趟列车来回飞驰,青白江人又开始了奔忙。欧洲的红酒、奶制品、化妆品、高端乘用车纷至沓来;中国造的电子产品、玩具、灯具、蔬果远足欧洲。渐渐地,那个曾经“产化肥、卖钢材”的青白江,变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城。

重工业时代的“傻大粗”焕然成为国际化的“高富帅”,有人说,青白江的“好运”来了。

“好运还需善谋。机遇当前,一要抢抓,二要善为。”对此,青白江有清醒的认识,正如区委书记张胜所说,我们坚决不当围观者,不做货物的中转站,要打好“铁路港”这张牌,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推动老工业基地向对外开放港口城市转型。

打好“一张牌”,带活“一把牌”。近几年,青白江主动融入国家、省、市战略,迎来了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金青新大港区“四区叠加”的高光时刻。转型破题的钥匙已然在手。

作为中欧班列(成都)首发列车驾驶员,仲俊斓见证了这一跨越之变。如今,国际班列连接境外2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率先突破4000列,占到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开行总数跃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仲师傅感到既惊讶又骄傲。

这个巨大的变化,迅速触动了班列另一端的欧洲人。去年4月,奥地利总统、总理双双到访铁路港,见证首列直发维也纳的中欧班列(成都)从青白江启程。他们期待了解,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生的起点,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在铁路港产业展示厅,宏伟的规划和布局令两位贵宾惊叹不已。

奥地利来了,还有波兰、捷克、德国、荷兰……为这些考察团做讲解,是港管委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的重要工作,“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忙。”她坦言,仅2018年,港区接待来访贵宾团180多个,商务考察团460多个。

以“一港谋全城”重塑产业地理

“要敢于淘汰自己”

“杨诚,华鼎国联在招人。”曾经的老同事,见面就赶紧透露这个重要的信息。“在哪儿啊?”“欧洲产业城。”

一打听,原来华鼎国联是川化转型升级的高科技企业,总投资上百亿,生产动力电池。凭着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阅历,这个一度悲愁的中年汉子,顺利入职华鼎国联,才有了对欧洲产业城的认识。

在经历了下岗潮的阵痛之后,青白江腾出手来“把脉问诊”。剥笋见芯,症结在于: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

“要敢于淘汰自己,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青白江顶住压力谋变,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青白江?怎样建设青白江?”,依托国际铁路港,跳出原来的窠臼,打造适铁适欧、“两头在外”智能制造的欧洲产业城;原老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就地打造集国际商贸、研发创新、商务会展等功能的智慧产业城。

而此时的“欧洲产业城”还在图上,区域内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农田。华鼎国联要求两个月进场。企业的“苛刻”条件,没有吓退断腕求生的青白江人。“再难也要上。”时任清泉镇党工委书记王祥辉立下了“军令状”,硬是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土地交付。

今年八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华鼎国联一、二号生产线正式投产,预计年内5条生产线全面达产。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即可用上“青白江造”锂电池。

如此抢抓机遇的速度,在青白江不是个案。一年前,攀成钢转型企业——经营互联网钢铁销售平台的积微物联公司,实现收入160亿元。仅仅用了3年时间,这个落脚智慧产业城的企业,就用“智慧”完成了攀成钢半个世纪的跨越。而另一象征着“青白江速度”的万达地产,从签约到开工也只用了37天。

按照“一港谋全城”的思路,青白江作为门户枢纽的优势凸显出来,产业功能逐渐明晰。浙大网新等一批高科企业,地产龙头万达,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和研发孵化平台相继入住青白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10月8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青白江荣获四项“全国百强区”,其中的“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百强,正是对青白江转型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共和国“一五”计划工业基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硕果。

如今,新的格局已经铸就,这场事关青白江转型的“考试”还在进行。可以预见的是,一份精彩答卷即将呈现。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