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
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现象,是发展与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主动应对,既要认识到这种分化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经济朝着更加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还表现在企业规模、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
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众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例如,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在电子信息、互联网、生物科技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孕育出了像华为、腾讯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市场表现活跃。
相较之下,中西部的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外流等因素,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一些传统资源型城市,在资源逐渐枯竭和产业转型困难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乏力,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
从产业层面来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化也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在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发展陷入困境。以钢铁行业为例,由于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持续低迷,许多钢铁企业面临亏损,不得不进行资产重组与结构转型。
而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孕育的温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近年来发展迅猛。像比亚迪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落地拓展,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其中崭露头角。
企业规模的分化同样值得关注。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它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融资难、融资贵、市场份额小、创新能力不足等。在疫情期间,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等原因而举步维艰。然而,也有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在逆境中崛起,通过专注于细分市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望成为未来的“瞪羚”企业。
市场需求的分化也是经济运行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高端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而低端消费品市场则面临着饱和以及竞争加剧的局面。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华为等高端品牌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一些低端品牌则逐渐被市场淘汰。
造成经济运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分化的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改变原有的经济格局。其次,政策导向也会对经济分化产生影响。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等都会引导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的布局发生变化。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会促使产业不断创新和分化。
面对经济运行的分化现象,我们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产业,应该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和泡沫化,同时引导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协同创新。对于发展滞后的地区和产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企业层面,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防止大型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同时,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总之,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现象,是发展与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主动应对,既要认识到这种分化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经济朝着更加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