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 > 周末证劵专题 > 正文

黄湘源:超百只新股超募不是市场福音

金融投资报 2020-08-15 13:04:50
| |

■黄湘源

科创板超募现象正在愈演愈烈,这意味着即使在注册制改革落地的情况下,多年前发生在非注册制条件下随着发行价高企和发行市盈率失控所产生的超募现象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这非但不应该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注册制改革的新常态,同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说也决不是什么福音。

对科创板150家企业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情况所进行的统计显示,多达117家企业的实际募集资金存在超募现象。其实,科创板超募现象的愈演愈烈,充其量不过是伴随着新股估值理念的破位而实现了发行价突破的结果。尽管科创板首批发行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方面也许还可以说是比较符合上市要求的,但它们在科创属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不足也是有目所共睹的。当时,即使监管部门在谈及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科创企业的估值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而过高发行市盈率所支撑起来的过高股价,一旦缺乏相匹配得起来的业绩成长性的必要支持,其后续的市场走势将不可避免地将报之以高开低走,而这却显然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

科创板超募现象的愈演愈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A股市场所特有的打新热现象非但没有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得到适时而必要的遏制,反而由于市场资源的越来越稀缺而得到实质性鼓励的必然表现。诚然,科创板新股中一签就相当于在新股上市交易之后一下子就有可能获利上万甚至数十万,不过,在科创板50万元的上市门槛面前,大多数被拒之门外的散户注定与丰厚的科创板新股红利无缘不说,即使是具备了科创板入市资格的中小投资者,也不无可能是无法与享有特权的机构相比较的。这恰恰也正是因为科创板在向基金公司等网下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同时,还硬性规定了保荐+跟投的制度所致。这项所谓的制度创新非但意味着对新股的报价所有可能涉及的相关机构背后利益不动声色的默认,而且,何尝不也是对新股上市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股价表现,也必然将与之有着休戚与共关系不言而喻的肯定。新股发行定价方式上这种国际市场所极为罕见的利益捆绑现象在推高新股发行定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新股股价表现越来越泡沫化的助推器。这也就难怪二级市场投资者在明知新股发行定价已经过高的情况下,居然还敢于冒着破发的风险去虎口夺食,刀尖头上舔血,这种盲动行为,却反而表现为让人无法不无言以对的所谓的理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创板新股在上市之后的泡沫化膨胀的趋势充分表明,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科创板的福音。

科创板新股超募的现象在科创板新股发行启动不久就已存在,并且当时就曾经引发市场质疑。不过,有观点曾表示,“科创板让市场化定价,投资者愿意给出较高价格,愿意把钱给这些企业用,这是投资者判断结果,不存在超募概念”,一切质疑的声音很快就由此淹没。科创板超募现象愈演愈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了不让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在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以及接下来也将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继续存在下去并愈演愈烈,当务之急,显然首先就应当是在为什么需要推行注册制改革的问题上正本清源。说到底,建立在高发行定价和高市盈率基础上的高比例超募,在造成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同时,必然将给市场带来更多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负面因素。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