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绿色金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7家企业获融资近450亿元

金融投资报 2019-12-25 15:45:48
| |

              

本报记者 杨雪

12月25日,四川省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资对接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以“绿色金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以进一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与使命,助力绿色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7家企业现场签署协议 融资额近450亿元

对接会上,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等7家金融机构分别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大唐广元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现场签署融资协议,融资金额将近450亿元。

“我们这个项目总共需要投资8个亿,前期经过努力,终于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但仍然有3.5个亿的资金缺口。我们已经和工行前后商谈了6个多月了,今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总算解决了这部分资金了。”大唐广元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王庆殿表示。据了解,大唐广元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2012年在广元注册的央企,本次该项目融资成功后,将确保明年底投入使用的项目。

同时,对接会上,锦泰保险、川财证券、民生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与四川环交所分别签订碳中和合作备忘录,通过在四川环交所购买并注销CCER的方式进行碳中和,努力实现净零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低碳意识。另有6家金融机构、10家企业进行了产品推介、融资路演,11家金融机构现场驻点与企业面对面开展融资对接。

“绿蓉融”上线 融资更便捷

为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接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共同发出《关于开展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建设的通知》。同时, 作为专注服务于绿色产业的金融信息撮合平台——“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也正式上线。

据悉,绿色企业(项目)库的搭建以及线上工作平台的开发是绿色金融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等相关部门指导下,四川环交所研发了具有绿色企业(项目)申报、融资信息对接、金融产品宣传等基本功能的“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作为我省绿色金融的基础工作平台,为建成绿色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完成奠基。企业或项目主体通过“绿蓉融”自主申请纳入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首批绿色企业(项目)入库申报将于2020年2月20日截止。

据了解,该平台强化资金投入和资金支持,将通过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服务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针对拥有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我们还联合了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开发了‘绿融•知产贷’,有效的让知识产权‘变现’。” 参与现场签署“碳中和”备忘录的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旗下的科技金融机构锦泓科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融•知产贷”项目为绿色信贷,能够为环保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转型期等生命成长周期提供便利、高效的资金支持,并最终让环保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杠杆作用最大化。

四川绿色金融发展全国第三

本次对接会活动由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主办,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省林草局、四川银保监局、四川证监局、省能源局支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承办,77家金融机构、182家相关企业及单位参会。

据悉,近年来,我省绿色金融发展形势喜人,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价报告(2019)》,四川绿色金融发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三,其中政策推动措施得分位居榜首,与前两年的数据相比分数有显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省市层级均出台了大量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强有力推进政策落地实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州)政府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为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提供绿色发展新动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文章为金融投资报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491】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