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 > 金报快讯 > 正文

发了水的海绵比砖重?

金融投资报 2014-10-13 07:35:16
| |

    ■财经时评
本报评论员 刘柯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超过了美国,这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世行日前就公布了这个看起来天方夜谭的报告——这份国际比较项目报告 (ICP)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计算,中国将在今年(2014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份报告有点意思,其中意味颇深长。
   首先,它没有说传统意义上的GDP这个数据,而是用的购买力平价PPP这个数据来比较GDP。按传统意义各自不同的口径计算GDP,2013年美国的GDP是16万亿美元,中国只有9万亿美元左右,差距还是巨大的。但按世行这个PPP口径计算,2014年美国经济规模是17.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就将达到17.6万亿美元。这个计算的逻辑是什么呢?所谓 “购买力平价”指标,简单解释就是:一件衬衫在上海的价格比在美国旧金山便宜,比如一件衬衫在上海卖50元人民币,在美国卖20美元,但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20元,于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获得的薪水在当地的购买力可能差不多。因此,在比较国家实力的时候,要将这种购买力差异因素考虑进去。
   这东西听起来比较复杂,但它提醒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永远不要按一个方向去。
   举个例子,中国的经济总量确实很庞大,即便按9万亿美元的GDP计算,也不得了,世界第二。仔细想想,这个GDP是怎么来的呢?说穿了,很多还是靠投资,也就是说,中国的GDP就像吸收了很多流动性的海绵,看起来庞大,重量也行,但和美国这种类似于砖头一样的GDP去比较,只比重量还可以,挤挤水晒晒太阳就原形毕露了。这是现实问题,正是因为有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依赖投资而高速发展,所以才会有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所以才会有人拿你和美国比。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虚胖子和肌肉男比体重。
   但是,这个GDP又是客观存在而且必须存在的。我们一直在诟病中国GDP的虚假,一直诟病我们的经济总体量很大,但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这些世界经济强国,有苹果、IBM,有精密制造,有高端电子,这些成为支撑GDP的支柱。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消耗在13亿人的吃穿住行用上,可以说,中国的很多GDP,都是依靠13亿人口红利而产生的,这些东西是实际消耗的,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容易留下有品牌的东西,即便有,也属于很软的那种。而为了支撑这种消耗,又必须有大量的投资,比如要解决住的问题,就得修房子,这需要大量投资,却很难见到响当当的品牌产品出来。
   因此,在中国谈经济增长,不能以单纯的数量来衡量,无论是哪种口径的GDP,都很难全面描述中国经济的真实面目。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要以7.5%甚至以下的速率还保持 “新常态”的重要原因,速度与总量再快再大,比起质量来说,已经该退而求其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实际购买力的提升,生活幸福水平的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比那些不切实际的数据要实在得多。未来的中国经济,要像海绵吸水泥,最后凝固,这样才可能和砖头抗衡。

金融投资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0229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8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川)字第059号  公众监督电话:028-8696846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19号